子腫

子腫

子腫,中醫病名。妊娠中晚期,孕婦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面目腫脹者稱為“子腫”。亦稱為“妊娠腫脹”。古人根據腫脹的部位、性質和程度不同,又有子腫、子氣、皺腳、脆腳等名稱。

簡介


● 英文名稱:Pregnancy Swelling
● 又稱:妊娠腫脹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婦產科

古籍摘選


● 頭面遍身浮腫,小水短少者,屬水氣為病,故名曰子腫。(《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

名詞解釋


● 以妊娠中晚期,肢體面目發生腫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子腫是指妊娠中晚期,孕婦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面目腫脹的病證。

病因病機

● 懷孕到# 六個月,胎體逐漸長大,由於脾陽腎陽虧虛,運化水濕失職,以致水濕四溢,流於四端,發為本病。

臨床表現

● 兩足浮腫,遍及下肢,逐漸至全身,頭面都腫,小便量少。脾虛者,兼見倦怠無力,脘腹脹悶。腎虛者,兼見腰膝酸軟,手足不溫;氣滯者,兼見頭暈脹痛,胸脅脹滿,飲食減少。

子腫與子滿

● 子腫者孕婦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面目腫脹;子滿者腹大異常,胸膈脹滿,甚或遍身浮腫,喘不得卧者。二者以是否有喘滿癥狀作為鑒別要點。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引起的水腫,可參考本病治療。

辨證論治

● 子腫的治療原則以利水化濕為主。並根據“治病與安胎並舉”的原則,隨證加入養血安胎之品。
● 脾虛證
● ● 證候:妊娠數月,面肢浮腫,甚則遍身俱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脘腹脹滿,氣短懶言,口淡黏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胖嫩,邊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緩。
● ● 治法:健脾除濕,行水消腫。
● ● 代表方:白朮散(《全生指迷方》)。
● ● 藥物組成:白朮、茯苓、大腹皮、生薑皮、陳皮。
● 腎陽虛證
● ● 證候:妊娠數月,面肢浮腫,下肢尤甚,按之沒指;頭暈耳鳴,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心悸氣短,面色晦暗,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 ● 治法:補腎溫陽,化氣行水。
● ●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 ● 藥物組成:熟地、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桂枝、附子、車前子、牛膝。
● 氣滯證
● ● 證候:妊娠數月,肢體腫脹,始兩足腫,漸及於腿,皮色不變,壓痕不顯;頭暈脹痛,胸脅滿脹,飲食減少;舌暗紅,苔白滑或膩,脈弦或滑。
● ● 治法:理氣行滯,化濕消腫。
● ● 代表方:正氣天香散加減(《證治準繩》)。
● ● 藥物組成:香附陳皮烏葯甘草乾薑紫蘇

食療方鯉魚湯

● 鯉魚湯是經典的子腫食療方,尤其適用於脾虛子腫。具體用法是:鯉魚1條,去內臟、洗凈,加炒白朮15g、陳皮6g、茯苓15g、當歸12g、白芍12g、生薑6g,煎濃湯,去藥材,食魚飲湯。

預防調護

● 注重孕期保健,定期進行產檢。監測體重、水腫程度、尿蛋白、血壓等變化情況。
● 本病發生后應該低鹽飲食,控制飲水量。禁止食用生冷和油膩食品。
● 水腫嚴重者應該卧床休息,抬高雙下肢,注意保暖。
● 若選擇藥物治療,無論中藥、葯膳還是化療藥物,均要注意孕婦禁忌,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用藥。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談勇。中醫婦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