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癥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后,上述過程和狀態再度出現。治療酌情採用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癥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后,上述過程和狀態再度出現。治療酌情採用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
● 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狹窄的基礎上,直立時椎體及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時下肢肌肉的舒縮活動進一步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瘀血以及神經根受牽拉,相應部位微循環受阻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從而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癥狀,當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動時的刺激來源,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態得以改善,因此癥狀也隨之減輕、消失。再行走時,再度出現上述癥狀,再休息,癥狀再緩解,如此反覆、交替,形成了間歇性跛行。這是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主要臨床特點之一。
● 腰椎椎管狹窄症是骨科的常見病,其發病原因十分複雜,有先天性的腰椎椎管狹窄,也有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由椎間盤椎體、關節退化變性或脊椎滑脫、外傷性骨折脫位、畸形性骨炎等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退行性椎管狹窄症。
● 腰椎管狹窄症表現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與血管性間歇性跛行 (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不同,區別主要有:
● 1.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 2.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下肢可有節段性感覺障礙,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為襪套式感覺障礙。
● 3.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步行距離隨病程延長而逐漸縮短,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則不明顯。
● 4.必要時可行動脈造影檢查。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動脈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可顯示動脈腔狹窄區。
● 1.觀察患者的步行狀態。
● 2.進行X線檢查、超聲檢查,必要時可行動脈造影檢查。
● 1.保守治療
● 大多數的腰椎椎管狹窄症患者經過保守治療,癥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方法包括:
● (1)一般取屈髖、屈膝位側卧,休息3~5周癥狀可緩解或消失。老年人長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及肺炎等併發症,建議不宜超過2~3周。
● (2)藥物治療:給予適量的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
● (3)功能鍛煉: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橫截面積增大,減輕對馬尾神經的擠壓。腹肌肌力的增強也可拮抗神經組織所受到的椎管機械性壓力。
● (4)支具應用:腰圍(或腰椎保護性支架)可減輕脊柱運動時關節突及椎間盤對馬尾神經根動態的牽拉及壓迫。但不宜長期應用,以免造成肌肉萎縮。
● (5)硬膜外間隙給葯:注入類固醇藥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部分患者暫時緩解疼痛,但有可能病情加重或癱瘓。多次注射會引起神經粘連,增加手術難度。
● (6)其他:牽引、局部封閉、針灸、推拿等。
● 2.手術治療
● 如果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自覺癥狀明顯且持續性加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痛和明確的神經功能損害,尤其是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害,或腰椎滑脫、側彎進行性加重,並伴隨相應的臨床癥狀,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