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合聲明
中俄聯合聲明
《中俄聯合聲明》是為了攜手維護全球戰略穩定而制定的法規,2016年6月25日,《中俄聯合聲明》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簽署,自2016年6月25日起實施。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以下簡稱“雙方”)一致認為,保持和發展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維護和加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二、雙方高度評價一九九二年第一次中俄高級會晤以來兩國關係充滿活力的順利發展,並認為兩國已具有新型的建設性夥伴關係,即建立在和平共處各項原則基礎上的完全平等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係,既不結盟,也不針對第三國。
三、雙方重申,恪守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中俄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決心面向二十一世紀,把兩國關係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並且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利用中俄合作的巨大潛力,為促進兩國國內改革和發展經濟的重大任務以及在亞太地區和全世界建立持久和平提供有利的條件。
四、為進一步確立新型的相互關係,從兩國關係的遠景出發,雙方決心採取積極和全面的步驟:
(一)在政治關係方面
--以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為基礎,從社會制度和觀點的不同不妨礙各個領域關係的發展這一共識出發,始終如一地維護和發展長期睦鄰友好的相互關係,保持經常和多方面的對話,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坦誠、信任和考慮相互利益的精神解決出現的問題;
--嚴格遵守中俄國界協定,公正合理地解決遺留的邊界問題,按期完成勘界立標工作,鞏固兩國邊境地區友好、睦鄰、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局面;
--考慮到兩國國內的特點和相互尊重各自自由選擇其發展道路的權利,磋商和相互介紹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完善和加強雙邊關係的條約法律基礎。
(二)在經貿和科技關係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緣優勢和經濟的互補性的優勢。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逐步實現向符合國際規範的經濟關係形式的過渡,優先考慮發展法律、財政信貸、交通和信息方面的合作;
--積極探討經貿合作有前景的新領域,制定並實施科技領域的長期合作規劃;
--提高合作檔次和質量,根據需要和可能,增加重大項目合作比重;
--完善對外經濟立法,實現商業活動規範化;
--採取措施更積極地發展中俄兩國地區之間的合作。
(三)在軍事政治領域
--始終遵循互不將戰略核武器瞄準對方和互不使用武力,特別是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
--繼續和擴大不針對第三國的交流與合作,這種交流與合作是根據各方的有關政策及其國際義務,以及地區和全球穩定與安全的利益進行的;
--努力加速制定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在協定基礎上,把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減少到同兩國長期睦鄰友好關係相適應的最低水平,使保留在邊境地區的軍隊只具有防禦性。
(四)在國際關係方面
--互相視對方為在多極世界體系正在形成條件下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國,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相互合作,包括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
--相互進行磋商與合作,為建立穩定、公正與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作出貢獻,認為該秩序應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並規定:
--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之間的差異,
--平等合作,不受歧視地參與國際事務,不允許進行擴張,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建立對立的政治、軍事、經濟集團,
--根據國際法準則,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通過和平談判、對話協商解決爭議問題,不訴諸武力,不以武力相威脅;
--加強合作,以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的威脅,積極推動全面禁止核試驗的談判,以儘快簽訂有關條約,支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延期和使尚未加入的所有國家加入這一條約;
--通過對話和磋商,促進加強亞太地區各國的相互信任與合作,以利於鞏固和平、安全與穩定、經濟持續發展;
--相互促進中國和俄羅斯積極參與多邊經濟合作,其中包括在亞太地區;
--中俄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繼續支持聯合國,同其他國家一起促進增強其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促進發展、防止和調解衝突方面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俄羅斯聯邦總統
江澤民 葉利欽
(簽字) (簽字)
一九九四年九月三日於莫斯科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中明確寫到南海問題:“中俄主張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在國際法原則基礎上維護海洋法律制度。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方基於友好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反對國際化和進行外部干涉。”對朝鮮問題則有這樣的表述:“中俄反對域外勢力在東北亞地區加強軍事存在,反對以應對朝鮮核導計劃為借口,在東北亞地區部署作為美國全球反導系統太平洋地區組成部分的新的反導據點。”
中俄聯合聲明“支持”一詞出現18次,為美國霸權量身打造。
俄羅斯總統普京2016年6月25日對北京的訪問,按理是一次例行的雙邊國事訪問。但是,人們從普京所率領的幾乎囊括所有重要閣僚、有各界重要代表性人物參與的龐大代表團,從本次來訪所簽署的30多個重要協議、特別是從雙方《聯合聲明》所書寫的重要內容中,感覺到了本次普京來訪的非同尋常。
作為兩個體量巨大的大國,中國與俄羅斯的舉手投足,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特別關注,更何況此次訪問正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15周年之際,國際社會、包括中俄兩國國內發展正處於面臨諸多調整的重大變動的時期。因此,中俄走勢自然更加引起來自各方的關切。
國際規範體制需重大改革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的一個關鍵性特點,乃是冷戰後國際關係正在進入其第二個階段。
首先,與冷戰剛剛終結時歐美國家主導國際事務的格局相比,美國雖依然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頹勢日現。歐盟因英國出走將會陷入一個更加折騰的內部動蕩期。新興國家雖也面臨著巨大的內外挑戰,但從各權威機構所發表的趨勢指標看,世界事務中的新興國家權重日益增加已呈不可改變之勢。國際治理結構從G7向G20的轉換,是這一長趨勢的組織性表徵。
其次,全球化進程受阻,地區層面的競爭合作日益成為各國事務的聚焦,層出不窮的區域、跨區域組合的出現令人眼花繚亂,如何堅持多元包容、避免衝突對抗,成為區域力量角逐中的關鍵詞。
再次,上述背景之下,開放與自閉、貧窮與富裕、激進與穩健等等圍繞不同文明、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社群之間的衝突連綿,說明現有國際規範性體制出現局部失控,需要推進重大改革。
中俄聯手穩定時局正當其時
在這樣巨大的國際變動的環境之下,中俄聯手立言,宣示穩定與推進時局的決心,正當其時。
當今世界的矛盾和紛爭錯綜複雜,但並非沒有大是大非的原則需要加以堅持。
第一個問題,自由貿易、開放進取的全球化進程還要不要繼續推進,還是聽任被歐美所主導的壟斷性、排他性、分割性的區域和市場分割所代替。
第二個問題,對外關係中的非意識形態化原則是否還需要恪守,抑或唯以所謂“民主原則”來決定親疏好惡、無端實行遏制制裁,甚至不惜導致地區和國家混亂。
第三個問題,文明間、國家間關係是否還值得尊重,是否已到了可以將威斯特法利亞體系以來民族國家至上的原則棄之不顧的地步。
第四個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一系列成果,包括聯合國權威、政治邊界的確定,是否也到了出於一己私利、或出於拉幫結盟的需要,可以全然拋棄的程度。
針對這些問題,《聲明》不光就重大的國際原則表明共同立場,而且,在一系列當前挑戰性的國際議題上發表了建設性共同意見。
就全球問題而言,《聲明》對於聯合國權威的維護和改革、全球多邊體制穩定和發展、反恐與武器不擴散、氣候協議的推進、多邊文明對話、特別是以“網路主權”為核心內容的對於國際信息安全與合作的大篇闡述,引人關注。
在區域問題上,《聯合聲明》對於一系列區域新型合作機制的肯定,對烏克蘭、敘利亞、朝鮮半島、伊朗、中亞、國際海洋法問題等敏感地區和領域的共同看法的表述,無疑有助於在當今迷亂態勢之下,澄清是非,引領大局。
“大歐亞夥伴關係”預示大變局
值得一提的是,兩國元首就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達成共識,責成有關部門拿出工作方案,這是一項令國際視野聚焦的重大進展。
2011年普京提出歐亞經濟聯盟之後,2013年習近平主席發表有關“一帶一路”的構想,2015年兩國元首進一步就上述兩者“對接”達成協議,而剛剛一年之後,兩國元首又在這一次最高層官方聯合聲明中載入了有關“大歐亞夥伴關係”的共同立場。這既表明當前大局之下,中俄兩國政府的協作關係大幅提速,同時也需說明,這是中俄學術界經長期思考和很多次的深入交流之後,為決策界所採用的一項提議。
從目前看,“大歐亞夥伴關係”所含內容極其廣泛,不僅俄羅斯和中亞所在歐亞經濟聯盟將會參與,中國、俄羅斯、中亞和其他夥伴同在的上海合作組織也將可能加入。而且,剛剛在索契與俄羅斯重申了全面合作的東盟也可能被邀進入。
當然,“一帶一路”構想會是題中應有之義。而就這些組織本身而言,至少上海合作組織又將面臨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包括今後可能吸收伊朗的重大變化。
可見,隨著“大歐亞夥伴關係”這一新範疇的提出,今後的歐亞大陸東側和一大片縱深地帶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形勢將逐步發生大變化。人們關注的是,這一前所未見的重大變動,將會產生何等樣的地區輻射與全球影響。
中俄夥伴關係“不封頂”
6月習普會見對於中俄雙邊合作的推動不言而喻,三十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乃是證明。
正當西方的一些國際專家在言說“夥伴關係的局限性”之時,中俄合作水平的提升,表明了這一夥伴關係“不封頂”。當然尚需一提的是,2015年中俄經貿關係並未達到原定1000億美元的指標。除了金融危機等外部原因外,普京坦言:中俄合作也有非常艱難的一面。
不難理解,中俄雙邊合作既是一個外部問題,同時與兩國內部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在中國近四十餘年對西方開放之後,對於向歐亞大陸內部國家的開放,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局面,這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尤其在地緣政治形勢十分敏感的當下,中俄合作無法脫離高度多樣化選擇的國際環境。
《聯合聲明》重申,中俄關係不光得到中俄兩國元首親自推動、得到一系列其他雙邊關係所沒有的合作體制和機制提供保障、並且有著一系列一致與相近理念和互補利益所支持。
我覺得,如何切實做到習近平主席所要求的“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夥伴協作關係”,可能還關係到一個未被充分重視的問題,也即如何為必定會受到一定艱難挑戰的中俄關係、及其相關的複雜問題,提供足夠的知識與觀念準備。
如果深入觀察當下各種區域合作進程,可以看出,有無知識與觀念準備,遠非小事。有準備則立,無準備則敗,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因此,在中俄雙邊關係推進中,需要切實了解合作的對方、深入認識國際環境、也進一步看清自己的優長與不足,唯有這樣,才能真正以平等客觀的態度,胸有成竹地去增信釋疑、深化合作;也才能做好準備,去迎接將來更為寬廣世界中的風浪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