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劉安的結果 展開
劉安
劉安:13年徒手挖了110米深的井
徠劉安,男,1959年生,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臨鎮上田村村民,從2001年春季到2013年6月3日,歷時13年徒手挖了110米深的“天雲井”,並將堅持井水免費給鄉黨送水。
劉安,男,1959年生,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臨鎮上田村村民。
2001年春季,在經過多次實地踏勘后,劉安在自家窯洞前的院落一隅開始挖井,2013年6月3日下午,歷時13年,終於使這口井冒出了泉水。
上田村,平均海拔1200米,大約有180人,人數不算多,但每戶住的比較分散。缺水情況是黃土高原人家的“通病”,靠天吃水成為世代傳統,這已不稀罕。但村民劉安一直堅持一個夢想:“我相信,在這黃土高原上能挖出井水來,我會成為世界第一位在黃土高原上徒手挖出井水的人!”
“祖祖輩輩都到溝底吃水,用毛驢馱,來回要走幾個小時山路,牲畜累得都夠嗆,”劉安說,“十幾年前,村裡通電后買了水泵,方便一些,但一到冬天,管子就凍住了,鄉親們吃水成了難題,我就想著要在黃土高原上打一口水井,讓鄉親們隨時能吃上乾淨衛生的甜井水。”
劉徠安的打井計劃,一開始就不被人理解,一是當地高原上打出水井,前所未有;二是一個人要打成水井,幾乎是神話。他的想法遭到家人一致反對。“妻子讓我出門打工掙錢,兒女們說我盡幹些沒名堂的事情,有多少人嘗試著在黃土高原上打井,到頭來還不白費力氣?但我下決心要乾的事,誰也拗不過!”劉安說。2009年年底,妻子帶著兒女們離開了他,這對他而言是最致命的打擊。“以前挖井上來,他還能吃上婆姨做好的熱飯,人走了,冰鍋冷灶,日子恓惶得很。”上田村村主任王文兵說。談及妻子兒女為何棄他而去時,劉安很是愧疚:“其他家男人在外打工掙錢養家,我為打井,苦了婆姨和娃娃,連米面油鹽都要經常賒賬購買,是我對不起他們。”
沒有家人的支持,獨自面對這口未完成的土井,劉安有種受挫感,但倔強的性格讓他繼續堅持,他希望村裡的鄉黨能來幫助他,但當他伸出求助之手時,卻被現實無情的拍了回來,村裡沒人願意幫他,唯一支持他的就是年近80的村支書趙成發,他鼓勵劉安,“看土色,差不多快見水了,再堅持堅持。”
挖剩下的21米井是非常艱難的,在距離打出水的最後6天,沒有人敢靠近這口井,因此劉安只能一個人繼續剩下的工作。他挖一點土后裝好筐,自己再爬上來向上吊,上下一個來回得40多分鐘,一天下來最多能挖出一尺厚的土。井壁上是他自己鑿的一個個小坑,方便他攀爬,但因是土井,井壁濕滑,很容易掉下去。
2013年6月3日下午,這口歷時13年、僅憑人工徒手挖成的井冒出了甘甜的井水,他激動的熱淚盈眶,這一歷史性時刻,他最想和家人分享,當他回過身發現,這裡只剩空蕩蕩的土窯和家裡兩隻雞在他身邊。
挖井13年,他徒手完成全部工程,共花費2.5萬多元,為了節省開支,他自製工具,到處找尋可以改造的材料做工具,把大部分的錢都省下來支付在最費錢的人工費上。
挖井前期,劉安還能憑藉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雇了個幫手,他在井下挖,幫手在上面吊土。但自從妻子離家后,他的生活都成了問題,更不要說雇幫工了。“我只能挖一點土后裝好筐,自己再爬上來向上吊,上下一個來回得40多分鐘,井壁很滑,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井壁還會經常滑塌。”劉安說。為此,他在城裡工作的弟弟多次勸說他放棄挖井計劃,“你要是那天不小心死在井裡,我可沒本事把你弄上來!”劉安卻笑著說:“好兄弟,如果我上不來,你就把井填了,哥哥也就安息了。”
這口井他取名“天雲井”,其意為人間之水天上來。
每天挖井5個小時以上,沒有結實的身體可撐不下來。為此,劉安十幾年來一直堅持鍛煉。“就連冬天下雪,他都會穿著短褲光著膀子跑步,還練下腰、劈叉、倒立,身體好得很,感冒都很少。”村支書趙成發說。說話間,劉安“唰”一個劈叉,兩腿成一條直線緊貼地面,村民們紛紛鼓掌叫好。“最艱難的就是50米以下,井下缺氧,火柴都划不著,挖一會,得上到地面喘一會氣,後來買了箇舊鼓風機,接上管子往井下送氣,就好多了。”劉安說。
縱使現在已經56歲,行動依然十分矯健。“我喜歡打籃球,只是這裡沒有籃球場。”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下。
他每個月的個人開銷僅200元,不抽煙不喝酒,家裡最值錢的電視壞了一年多也沒修過,只為多省一點錢接著挖井。“我已經連續三年過年沒吃過餃子,兩年都在地底下過年了。”劉安笑著說。
自從家裡有了井水,他堅持每天都給鄉黨們免費送水,留守家庭優先供給,遠點的他騎摩托送,近點的他就推著架子車送。“不怨當初沒人支持我,我挖井就是為了鄉黨們能喝上免費又乾淨的水,看見他們能喝上我打出來的水,我也高興。”他說,“人一輩子要干一點事業,給後人留點東西。對我來說,事業重於生命,放棄事業等於放棄生命。”
劉安現在最大心愿:1、將井繼續往深打,形成井噴;2、加固井壁,防止土井因土質鬆動導致坍塌;3、建一個沉澱池,沉澱井水中的泥沙。這樣一能保證水源充足,二能長久供後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