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有絲分裂的結果 展開

有絲分裂

生物名詞

有絲分裂(mitosis)又稱為間接分裂(indirect division),是真核細胞分裂最普遍的形式。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的形態,尤其是細胞核的形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出現了染色體和紡錘絲,有絲分裂由此得名。有絲分裂的過程較複雜,首先是細胞核分裂(核分裂),隨後是細胞質分裂(胞質分裂),產生細胞壁,形成2個子細胞。有絲分裂(mitosis)又稱為間接分裂(indirect division),是真核細胞分裂最普遍的形式。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的形態,尤其是細胞核的形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出現了染色體和紡錘絲,有絲分裂由此得名。有絲分裂的過程較複雜,首先是細胞核分裂(核分裂),隨後是細胞質分裂(胞質分裂),產生細胞壁,形成2個子細胞。

分裂過程


● 1.核分裂
● 通常有絲分裂期根據細胞核內染色體的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即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
● (1)前期 染色質螺旋化變成染色體。每個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並由著絲粒連接。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分開,並向細胞兩極移動,兩個中心粒之間出現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同時,核仁逐漸變小消失,核膜逐漸溶解破裂。
● (2)中期 核膜完全消失。每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仍由一個著絲粒連接,但每條染色單體的著絲點都有紡錘絲連著,牽動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期染色體聚縮到最短、最粗,是染色體組型分析的最佳時期。
● (3)後期 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為二,使兩條染色單體成為各具一個著絲點的獨立的子染色體,並由紡錘絲的牽引分別移向細胞兩極的中心粒附近,形成數目相等的兩組染色體。同時在赤道板部位的細胞膜收縮,細胞質開始分裂。
● (4)末期 分裂后的兩組染色體分別聚集到細胞的兩極,染色體解旋伸展變細恢復為染色質,紡錘絲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細胞質發生分裂,在紡錘體的赤道板區域形成細胞板,形成兩個子細胞,又恢復為分裂前的間期狀態。
● 2.胞質分裂
● 胞質分裂(cytokinesis)通常在核分裂後期,染色體接近兩極時開始,這時紡錘體出現了形態上的變化,兩極的紡錘絲逐漸消失,中部的連續絲中增加了許多短的紡錘絲並向外擴展,形成了一個密集著紡錘絲的桶狀區域,稱為成膜體。成膜體中有許多含有多糖類物質的由高爾基體和內質網分離出來的小泡,彙集到赤道面上,並相互融合,釋放出多糖類物質,共同構成細胞板。細胞板由兩層薄膜及之間積累的果膠質共同組成。在形成細胞板時,成膜體由中央位置逐漸向四周擴展,細胞板也就隨著向四周延伸,直至與原來母細胞的側壁相連接,完全把母細胞分隔成兩個子細胞。

臨床意義


● 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實質為DNA的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於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可見,細胞的有絲分裂對於生物的遺傳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