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病

陽病

陽病,中醫名詞,指三陽經的病,也可指一般實症、熱症的統稱。

簡介


● 英文名稱:Yang Disea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名詞解釋


● 陽經的疾病;
● 實證熱證的統稱。

百科解讀


● 陽病有兩種含義,一個含義是指陽經的疾病,另一個含義是實證熱證的統稱,下面分別進行解讀。

陽經疾病

● 陽經指針灸學上十二經脈中屬性為陽的經脈:根據中醫理論,內屬陰,外屬陽,臟屬陰,腑屬陽,因此屬於六腑、分佈於四肢外側的經脈為陽經。根據陰陽消長的規律,又分為三陽經,即陽明經、少陽經、太陽經。
● 陽經疾病:十二經脈中陽經為病,則為陽經疾病,如足太陽膀胱經為病,則表現為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目痛,鼻塞,多涕,頭痛,以及項、背、腰、臀部等下肢后側本經循行部位疼痛。
● 陽經疾病的治療:根據不同陽經,可選用該陰經上的腧穴和其他經絡的相關腧穴進行針灸治療。

實證熱證

● 實證熱證的含義:①病證的特點讓人感到興奮、躁動、亢進、明亮等;②癥狀表現於外的、向上的、容易發現的;③病邪性質為陽邪致病、病情變化較快等。
● 實證熱證的臨床表現:面赤,惡寒發熱,肌膚灼熱,語聲高亢,呼吸氣粗,煩躁不安,喘促痰鳴,口乾渴飲,小便短赤澀痛,大便秘結奇臭,舌紅絳,苔黃黑生芒刺,脈浮數、洪大、滑實。陽明腑實證,表現出“四大”癥狀,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即為典型的“實證熱證”表現。
● 實證熱證的治療:“實則瀉之,熱者寒之”,多選用苦寒之葯,通泄其實,直折其熱。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梁繁榮。針灸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