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深海一號的結果 展開
  • 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 能源站

深海一號

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

“深海一號”是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2017年9月16日在武漢開工建造,建成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告別“向陽紅09”船,迎來自己的專用支持母船。

2018年12月8日,深海一號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水,續航力超過12000海里,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12月20日,深海一號當選為2018年度科技類十大流行語。

2020年7月,“深海一號”近海演練圓滿收官。 10月13日,“深海一號”暨蛟龍號抵深,參加2020中國海博會。

建造背景


深海一號
深海一號
2012年,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蛟龍號”70 00米海試成功,創造了世界上同類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深下潛紀錄。隨後5年,“蛟龍號”進入試驗性應用航次,經過百次下潛,其技術穩定性和先進性得到了有效驗證,在中國深海資源調查和科學考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船於1978年12月服役,是一條超齡服役的老科考船。該船干舷較高,滿載時達到4.3米,當不良海況導致船體搖晃時,被吊舉的“蛟龍號”容易產生劇烈搖擺,因此,為了保證安全,“蛟龍號”的布放回收需要限定在較好的海況下進行,因此影響了科考作業效率。同時船隻噪音大,沒有裝備動力定位系統,達不到潛水器工作母船的狀態。此外,“向陽紅09”船沒有專門的潛水器庫房。

設計能力


深海一號
深海一號
“深海一號”由中船集團第708研究所設計,船長90.2米,型寬16.8米,續航力超過14000海里,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配備了滿足科學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超過3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專用6000米級無人纜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同時在節能降噪方面進行了技術設計。
該船不僅可為“蛟龍號”深潛作業提供合適的水下、水面支持,還具備數據、樣品的現場處理和分析能力,同時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配備潛水器充油、充水、充氣、充電和拆檢等成套維護保養設備,可以在室內完成例行維護維修工作。
除了載人潛水器,深海一號還可同時搭載“海龍號”無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具備“三龍”系列潛水器同時作業能力。

建造歷史


2015年,“蛟龍號”新母船項目通過發改委立項,2017年正式開建,定名“深海一號”。
2018年12月8日,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水。“
深海一號”經過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年的建造,將於2019年3月交付使用。按照潛水器維修要求,“蛟龍號”將經過一年多的大修改造,於2019年進入正式業務化運行階段。“蛟龍號”與“深海一號”正式組合,於2019—2020年執行中國環球科學考察任務。
2021年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由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台交付啟航,用於開發中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

服役信息


2020年10月13日,“深海一號”抵達廣東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助陣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
參展的“深海一號”是中國首艘按照綠色化、信息化、模塊化、便捷化、舒適化和國際化原則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用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該船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配備了滿足科學調查及數據處理所需要的多種類型、超過300平方米的大型實驗室和專用6000米級無人纜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同時在節能降噪方面進行了技術設計。

安家南海


2021年2月24日消息,濱海新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油工程)施工人員完成16根系泊錨腿的回接作業,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正式安家南海,1500米水深回接作業也創造了我國深水錨系安裝的施工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