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坊前
王家坊前
王家坊前村位於坊前鎮駐地,現有652戶,1945口人,耕地面積1580畝,王家坊前人民素有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合作共贏、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
王家坊前村位於坊前鎮駐地,現有652戶,1945口人,耕地面積1580畝,林果面積800畝,是“中國石雕石刻藝術之鄉”的發源地,是全縣石雕石刻專業村和民營經濟發展明星村。2004年,該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達到了3500元。該村先後被授予“中國特色百強村”和全市首批“小康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王家坊前人民素有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艱苦創業、合作共贏、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早在1953年,該村“老社長”王同昌和複員軍人張三善、史明松3個共產黨員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帶領15戶農民辦起了新建農業生產合作社。辦社之初,生產條件非常困難。1954年春耕時節,社員們遇到了缺農具、缺種子、缺肥料、無資金的大難題,眼看就要無法耕種。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社委會專門開會商議,一致認為,新中國剛成立,經濟建設任務重,困難多,不能向國家伸手,應該發動社員投資,自己解決問題。王同昌帶頭將省吃儉用積攢的100元錢投到了社裡。社員們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生產資金困難的問題很快解決了,保證了適時春播。這年秋天,社裡獲得了大豐收,社員分得糧食比原來多了一倍多。
莒南縣王家坊前新建農業生產合作社《解決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的典型材料報到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為此作了親筆批示:“這個合作社的經驗也證明,適當地、不是過多地、並且是在啟發社員有了充分的覺悟以後,對於貧苦社員又加以照顧等項條件下,發動社員投資,解決合作社生產資金不足的困難,是完全可能的”。
主席的批示給了全村人民很大的鼓舞,他們積極投身於創業發展上來,整山治水,戰天鬥地,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並注重發展工副業。1968年創辦了全縣第一家石刻廠,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該村共有石刻廠點68處,從業人員達到了1200多人,生產方式也由過去的簡單手工生產向藝術型、高檔化發展,產品發展到建築石雕、工藝石雕、玉雕、制硯四大類3000多個品種。產品“漂洋過海”,遠銷日本、歐美、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遠近聞名的“石雕石刻專業村”。近年來,他們發揚“王家坊前精神”,在企業中積極實行股份制,在農業生產中建立了果茶、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5個協會,以服務經濟發展,並帶動全鎮建立了30多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全鎮經濟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由於工農業的迅猛發展,集體福利事業有了較大進步。近年來,全村共投入200多萬元資金,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了配套、完善,治理了3000多米的“銀河流域”,加強了生態型農業建設;為村民戶戶安裝了自來水;建立了村級文化大院和敬老院,提高了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王家坊前這面紅旗的先進示範作用,每年組織中小學生參觀該村的主席批示展覽室,聽取老一輩講解解放前的苦難經歷和新中國成立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展現新時斯改革開放的成果,教育青少年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把自已鍛煉成國家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