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大營救
2015年侯京健主演的電視劇
《省港大營救》是由李惠民、張廣鋒執導,侯京健、朱泳騰、徐程、宋佳玲等主演,由方和光傳媒、美濃影視於2013年出品的電視劇。
該劇改編自1942年真實發生的“文化名人大營救”事件,講述數以千計的無名英雄為營救困港愛國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勇穿硝煙的歷史過程。
該劇於2015年10月17日在 廣東衛視首播。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前後,掩護身份為知名馬經作者,真實身份其實是潛伏香港、代號“石頭魚”的中共秘密特工——葉家桐(侯京健飾)臨危受命,配合上級領導張明慎堅守香港,營救數百愛國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撤離香港。葉家桐曾經的同學——薛英提(朱泳騰飾),叛黨后又追隨汪精衛投靠日本人,奉命負責對文化人進行抓捕和甄別,對營救工作構成重大威脅。而葉家桐曾經的戀人——已經改名“格蘆”的梁蔓儀,為幫助葉家桐完成營救任務,主動接近愛慕自己的薛英提,為中共地下黨提供重要情報,也卷進了這場智勇對決。由於叛徒出賣,中共香港地下黨組織遭到毀滅性破壞,葉家桐臨危不亂,巧妙利用敵人弱點啟動“枰計劃”,繼續營救,並在薛英提和日本特工川棲直子(宋佳玲飾)之間巧妙周旋,最後贏得了省港大營救的全面勝利。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葉家桐 | 候京健 | ||
薛英提 | 朱泳騰 | ||
格蘆 | 小斯琴高娃 | ||
川棲直子 | 宋佳玲 | ||
張明慎 | 徐程 | ||
喻南齋 | 王虎城 | ||
陳黛英 | 賈雨萌 | ||
吳黑仔 | 張政勇 | ||
沈妙櫻 | 齊一聞 | ||
婁一枝 | 韓英群 | ||
清道夫 | 程東 | ||
黎裁法 | 張立威 | ||
董沙平 | 周仲 | ||
傑西卡 | 瑪麗亞 | ||
威廉 | 麥克 | ||
杜敏賢 | 王煥鑫 | ||
姚克儒 | 白海濤 | ||
王安中 | 隋抒洋 | ||
何秘書 | 孫榮 | ||
嚴牧之 | 張涵 | ||
香織 | 郭靜 | ||
上官樂言 | 李蕾 | ||
郭三毛 | 袁岷 | ||
余楚倩 | 張藝心 | ||
沈先生 | 張志勤 | ||
李政委 | 尹靜聞 | ||
鄧鍾梅 | 李曉文 | ||
沈夫人 | 孫露菲 | ||
春菱 | 李晨旭 | ||
宋璟 | 張紫瓊 | ||
畑俊六 | 朱瑞祥 | 日軍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 | |
酒井隆 | 陸鵬 | 日軍第23軍司令官 | |
陳璧君 | 朱亞英 | 汪精衛的夫人 | |
磯谷廉介 | 徐鳴 | 日本駐香港總督 | |
杉板久之助 | 魏炳樺 | 日軍司令部通訊參謀 |
職員表
出品人 | 張惠建 羅浩 周燕軍 朱偉思 虞樟良 |
---|---|
總導演 | 李惠民、張廣峰 |
製作人 | 黃建立 廖美霞 金宏 |
副導演 | 何輝、張猛 |
監製 | 陳永光 余得通 廖寶振 王燦 |
藝術指導 | 崔衛東 |
美術設計 | 鄒丹 |
動作指導 | 曹華 |
造型設計 | 張洪濤 陳樂勤 |
編劇 | 孟洪峰 陳紅 詹歡 |
剪輯 | 高佬 |
演職員表來源
角色介紹
葉家桐
演員侯京健
一位擁有雙重身份的中共秘密特工,代號“石頭魚”,重情重義、隨和幽默、極富男性魅力,且有著超強的語言天賦,極強的行動力、判斷力和意志力。他以雙重身份潛伏:化名“東方星”的馬經專欄作者和情報販子。香港淪陷時他與日本侵略者和汪偽漢奸鬥智斗勇,巧妙周旋,多次成功執行營救計劃,最終經歷九死一生完成了文化精英的最後撤退。
香織
演員 郭靜
侵華日軍女軍官,日本帝國的女間諜,川西直子的得力助手,心狠手辣,兇殘無比。任務是消滅地下黨員,身手敏捷,冷酷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薛英提
演員朱泳騰
葉家桐的同學。香港淪陷后,他追隨汪精衛投靠日本人,而他的任務便是奉命負責對文化人進行抓捕和甄別。他的存在,對葉家桐的營救工作構成重大威脅。
角色介紹來源
該劇根據1942年真實發生的“文化名人大營救”事件改編而成。該劇稱其“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如果這場營救行動不成功,整個中國的文學史和藝術史都將被改寫。
該劇於2013年12月29日在廣東省中山市中山影視城舉行開機儀式,劇組在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等地區於廣東省內取景拍攝。經過三個多月的拍攝,於2014年4月在橫店影視城殺青。
播出日期 | 播出平台 |
2015年10月17日 | 廣東衛視 |
發行公司 | 廣東廣視傳媒有限公司 |
該劇是一部以抗日諜戰為主要線索、尊重歷史的正劇,而為了針對年輕觀眾群體,在劇中也增加了很多符合年輕觀眾觀劇口味的製作元素,該劇並沒有太多的打鬥槍戰,反倒是以更多的特寫鏡頭停留在人物表情上。這和以往的抗戰劇不同,看的時候能感覺到人物複雜的感情。(網易評)
該劇也成為了首部真正表現完全由中國共產黨獨立完成並取得全勝的抗戰電視劇,該劇除了讓英雄永存於觀眾記憶中之外,還向當年那些顛沛流離於戰爭年代,卻將生死置之度外,堅持以筆作槍、絕不屈服的民族文化精英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搜狐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