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黴素
螺旋黴素
螺旋黴素,英文名Spiramycin。本品為白色或微黃色粉末,微有味;微吸濕;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是從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養液中獲得的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螺旋黴素為乙醯螺旋黴素的醋酸酯,口服後去乙醯基而顯示較強抗菌作用。螺旋黴素是一種很強的抑菌劑,僅在很高的濃度時才呈殺菌作用。本品具有強大的體內抗菌作用和抗菌後效應(PAE),能夠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廣泛分佈於體內。本品在組織細胞內濃度較紅黴素高,而副作用小於紅黴素。本品可用於治療由革蘭陽性菌和某些革蘭陰性菌引起的耳、鼻、喉和呼吸道感染,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中耳炎、牙周炎、急性鼻竇炎等口腔及耳鼻咽喉科感染。也可用於治療弓形蟲病。
● 通用名:螺旋黴素
● 英文名稱:Spiramycin
● 螺旋黴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具有抑菌作用。
● 螺旋黴素適用於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和肺炎鏈球菌所致輕、中度感染,如急性咽炎和扁桃體炎、鼻竇炎、中耳炎、牙周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細菌感染性加重、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
● 螺旋黴素還可用於治療弓形體病及隱孢子蟲所致腹瀉。
● 螺旋黴素有好幾種製劑和規格。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螺旋黴素片劑:0.1克;0.2克。
● 螺旋黴素膠囊劑:0.1克;0.2克。
● 對螺旋黴素、紅黴素或其他大環內酯類葯過敏者禁用。
● 妊娠期婦女只有潛在的益處大於對胎兒傷害的風險時才可使用。
● 哺乳期婦女應權衡利弊,使用時應選擇停葯或暫停哺乳。
● 老年患者、新生兒的安全用藥尚未確定,應慎用。
●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 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 螺旋黴素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螺旋黴素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螺旋黴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螺旋黴素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成人常用量為每日2~3克(或6百萬~9百萬單位),分3~4次口服,首次加倍;兒童每天給葯每公斤體重15萬~30萬單位,分3~4次。
● 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如發生明顯異常,應予停葯。
● 不推薦用於6個月以內兒童患者。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如果不良反應癥狀不嚴重,適當對症處理,可以堅持用藥。
● 出現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
● 出現較為嚴重的胃腸道反應。
● 螺旋黴素藥品要密封、避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 螺旋黴素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 胃腸反應:常見腹痛、痛性痙攣、噁心、嘔吐和腹瀉,劑量越大,反應越重;偶見口炎、胃灼熱感、食慾缺乏、黑糞便和瘙癢。
● 過敏反應:藥物熱、蕁麻疹、皮疹等。
● 口服螺旋黴素也有可能會引起有或無黃疸的肝功能受損。
● 嚴重的不良反應有:QT間期延長、淤膽型肝炎、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螺旋黴素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螺旋黴素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螺旋黴素幾乎不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不影響氨茶鹼等藥物的體內代謝。
● 在接受麥角衍生物類藥物的患者中,同時使用某些大環內酯類曾出現麥角中毒,目前尚無麥角與螺旋黴素相互作用的報道,但理論上仍存在這一可能性,因此螺旋黴素與麥角不宜同時服用。
●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頒布的標準,螺旋黴素屬於妊娠期安全等級C:在動物繁殖性研究有不良結果,但並未在人進行適當、有對照組的研究。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了對妊娠婦女的益處大於對胎兒的危害之後,方可應用。
● 妊娠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尚不明確螺旋黴素是否可經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若確需使用應暫停哺乳。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螺旋黴素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螺旋黴素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