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慶

革命烈士

楊積慶(1889~1937),男,藏族,第19代卓尼土司,烈士,教授,甘肅卓尼人。

曾供職於華東師範大學、鎮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后併入江蘇大學)、中國社科院等,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地域文化研究。有創作、專著、論文數十種。

1935年、1936年楊土司多次讓路護道、開倉放糧,使紅四方面軍順利再克臘子口,在臨潭建立了蘇維埃政府。1937年8月25日,慘遭國民黨魯大昌和叛徒殺害。

1994年10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積慶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到達甘南迭部俄界,卓尼土司楊積慶的兩萬藏兵也長年在此防守巡視,協助紅軍度過臘子口,還開倉放糧,給紅軍每人一斗糧(小斗,10市斤),支援紅軍糧食30多萬斤。藏區同胞從土司到百姓都為紅軍“打下臘子口,實現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提供了巨大而珍貴的支持。
1936年,當年紅四方面軍沿紅一方面軍線路進入甘南藏區后,楊土司仍然是讓路護道、開倉放糧,使紅四方面軍順利再克臘子口,在臨潭建立了蘇維埃政府。

慘遭毒手

當紅軍離開藏區后,楊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隨大部隊走的傷病員、小戰士200餘人,使其不遭國民黨毒手。
1937年8月25日,國民黨魯大昌部利用土司內部矛盾,策動土司手下團長姬從周、方秉義叛變,將楊土司一家包圍,然而終是寡不敵眾,與長子楊琨、長媳、孫女等7人倒在了國民黨的槍口之下。卓尼縣誌史稱:“博峪事變。”

追認烈士

卓尼的最後一代土司是楊積慶先生的次子楊復興,1949年楊復興率部起義,終結了土司制度,投身於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兩代土司成為了甘南藏族人民的優秀代表、民族團結的楷模,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歷史佳話。
1950年10月,周恩來總理親自致信楊積慶先生次子楊復興先生,對當年楊土司讓道濟糧表示感謝。
1994年10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積慶為革命烈士,楊成武將軍題寫碑銘:“楊積慶烈士之墓”。

個人作品


專著古籍

時間書名備註
1999江蘇地方文獻叢書:至順鎮江志(上下)(元)俞希魯編纂,楊積慶、賈秀英、蔣文野、笪遠毅校點,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丹徒文史資料第五輯:丹徒古詩詞選注姚瑞寬主編,楊積慶選注,丹徒縣政協學習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0中國近代文學叢書:魏源詩文選(清)魏源著,楊積慶選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0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吳嘉紀詩箋校吳嘉紀著,楊積慶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京口詩話楊積慶著,鎮江日報文藝副刊部
1994江蘇藝文志:鎮江卷楊積慶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
焦山詩匯(趙朴初題籤)主編:茗山,編纂:楊積慶,內部刊物

論文

時間名稱備註
1983年金石氣同薑桂氣顧炎武和吳嘉紀的詩歌風格,楊積慶(教學與進修)
1987年汪元量《水雲詞》初探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三鎮浙西出入十年──李德裕與鎮江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年《二胥記》及其作者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0年《增訂湖山類稿》商兌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5年邢昉和他的《石臼集》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5年汪元量《水雲集》散論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夢溪園考笪遠毅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1年《雲山日記》的作者郭畀交遊考略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3年一部有價值的清代詩史——談《清詩鐸》楊積慶,教學與進修
1991年歷史名城,文獻有徵——鎮江舊志綜述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年包孕時感,渾灑萬有——寫在《魏源詩文選》前面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年元初女作家張若瓊及其《蘭雪集》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新編《焦山志》佚文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年辛棄疾與京口范氏考論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年吳易和他的詞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9年一部敷演鴉片戰爭歷史的通俗小說——讀《通商原委演義》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7年俞希魯其人——《至順鎮江志》的作者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60年前一位鎮江詞人筆下的香港──兼論《寒竽閣詞》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年愛國詩人錢邦芑楊積慶,教學與進修
1992年我的治學之路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焦山詩匯》序楊積慶,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後世紀念


紀念館

卓尼縣在縣城修建的“楊積慶烈士紀念館”,現已成為全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