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里設計局

米里設計局

半個世紀中,米里設計局經歷了直升機設計的四個時代,米里設計局為俄羅斯和全世界貢獻出廠15個投產型號的基本型直升機,生產的直升機總數接近3萬架,佔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國產直升機總數的95%。米里設計局的直升機總生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一直居世界——首位。設計局研製的戰鬥直升機經受了實戰的考驗。

大師時代


第一任總設計師

第一任總設計師時代
第一任設計師簡介
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里1909年生於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1931年畢業於諾沃切爾卡斯克航空學院,畢業后就到中央流體動力學研究院(ЦАГИ)從事旋翼機研究工作,以後轉入直升機的研究。1945年他被任命為ЦАГИ直升機部實驗室主任。
開山之作:米-1直升機
開山之作:米-1直升機
1947年12月剛滿38歲的米里受命組建米里直升機設計局,他擔任第一任總設計師,直到1970年病逝。在這23年中米里領導設計局共研製出9個直升機型號: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

建立初期

設計局剛建立時非常簡陋,連固定的辦公地點也沒有,一會兒遷到這裡,一會兒又遷到那裡,最後遷到了從前布拉圖欣設計局的舊址——雷賓斯克街。他們正是在這裡研究米—1直升機的。1948年米—1研究成功,1950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米— 1是前蘇聯第一種投入批生產的直升機,這標誌著蘇聯自己直升機製造業的建立。

規模發展

米里的代表作:米4直升機
米里的代表作:米4直升機
1951年斯大林召見航空設計師,要求研製一種12座的運輸直升機供部隊使用。米里接到任務后,領導設計師們日夜奮戰,僅用一年時間就研製出部隊急需的米—4直升機。米—4直升機1953年投入批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米—4在載重量和速度方面有7項打破當時的直升機世界紀錄並在國際航展上獲得金獎。米—4直升機連續生產14年,有四十多種改型,銷往世界34個國家。

實質性飛躍

米-4
米-4
1957年米里領導設計局研製成功了重型直升機米-6,1959年投入批生產。米—6的研製成功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一個巨大飛躍。同米— 1相比,米—6在許多方面都邁上了新台階。第一,由渦軸發動機取代了以前的活塞發動機,並且由雙發取代了以前的單發。第二,直升機的起飛重量比米— 1增大16倍,達到42噸。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第三,其飛行時速首次超過300千米。
雙旋翼的米-12
雙旋翼的米-12
米-10
米-10
從米—6開始一直到2012年,米里設計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研製方面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以後研製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3.7噸。60年代末研製的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米12,米12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有效載重4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裝有渦軸發動機的米-8直升機,是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共有百多種改型,生產萬餘架,銷往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這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又一個奇迹。米里領導研製的最後一個型號是戰鬥直升機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蘇聯,米里第一個提出了戰鬥直升機的設想。這一設想一提出來,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直升機速度那麼慢、防護又那麼差,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是根本無法生存的。讓直升機上戰場作戰,簡直是冒險家的幻想。米里不理會那一套,默默地進行方案論證,踏踏實實地進行技術儲備。他們用米—4直升機掛上機槍、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進行試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米里提出了研製一種既能對地作戰,又能運送一個作戰小分隊的戰鬥運輸直升機的研製方案,得到了當時蘇聯國防部的全力支持。

武裝直升機

——跨入武裝直升機時代
1968年5月軍方下達了研製戰鬥直升機的任務。米里領導他的設計局僅用一年時間就成功研製出米—24A戰鬥運輸直升機。該直升機採用並列雙座駕駛艙,駕駛艙後面是寬大的運兵艙,可載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機上攜帶機槍、火箭、導彈等武器,屬於一種武裝/運兵直升機。

第二任總設計師

第二任總設計師時代
第二任設計師簡介
武裝直升機米-24
武裝直升機米-24
米里1970年1月逝世后。他的學生馬拉特·尼古拉耶維奇·季申科擔任了米里設計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直到1991年退休。
在擔任總設計師的21年中,他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戰鬥直升機的研製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機的研製。

米24的改進

首先,季申科領導設計局對米-24直升機進行重大改進。由於米里領導研製的米—24A存在不少缺點,它不是“純”戰鬥直升機,又要作戰,又要運兵,勢必顧此失彼;並列駕駛艙設計影響飛行員的視界,不利於作戰;駕駛艙後面的運兵艙,使機身特別寬大,雷達截面積大、被彈面積大,容易被探測和攻擊;同時,由於“包袱”沉重,直升機的機動性受到影響。
從1970年開始,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重新設計了米—24的前機身:將並列雙座的寬大駕駛艙改為兩個各自獨立的串列式階梯型座艙,射擊員在前,駕駛員在後。這樣的改進有很大益處。
第一,大大改善了飛行員的視界,有利於貼地飛行時觀察地面障礙物,有利於搜索和攻擊目標;第二,前機身變窄,減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彈擊中兩名機組人員,有利於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統也有所增強,其導彈攻擊目標的準確性提高了兩倍。軍事專家們認為,經過重大改進的新型號米—24D優於 美國AH—1S“眼鏡蛇”。米—24D型戰鬥直升機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數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
坦克殺手:米28
坦克殺手:米28
70年代中期以後,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開始根據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戰鬥米-28直升機。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進。首先米—28不再擔任運兵任務,是專門用於作戰的“純”戰鬥直升機,直升機的性能和機動性明顯提高;其次由於機身變細,減小了雷達截面積,降低了被探測概率、有利於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該機在設計上採取巧妙的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保護那些關鍵部件。兩台發動機距離較遠,中間由主減速器隔開,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前後駕駛艙防護增強,前有防彈玻璃,周圍有陶瓷裝甲,能經受子彈的多次打擊。可以說,米—28是世界—上防護最強的戰鬥直升機。米—28裝有新型的瞄準—駕駛—導航綜台系統,其武器威力大,所攜帶的16枚反坦克導彈,射程可達8千米。優於西方的導彈。許多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米—28的生存力高於美國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米26的研製

除了研製戰鬥直升機以外、季申科還領導設計局研製了迄今世界大使用過的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米—26。米-26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56噸,最大載重20噸。從1979年開始投入批生產並獲得適航證

米-28的研製

近40年前的1976年12月16日,蘇聯政府向米里設計局發出一紙研製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命令,要求該機能匹敵美國的AH-64“阿帕奇”直升機。米里設計局僅用了6年時間就完成了米-28的研製和原型機製造。
但由於蘇聯解體前的政局動蕩和解體后的困難局面,米-28的試飛一直斷斷續續。俄羅斯空軍直到2008年才開始接收生產型米-28N直升機,到目前為止,這種直升機大約已生產了100架,伊拉克作為第一個出口客戶已在2014年拿到了的首批直升機,俄羅斯自己的米-28N也接受了敘利亞的實戰考驗。近日,網路上又曝光了米-28最新改型——米-28NM的試飛照片。
米里設計局
米里設計局

其他信息


第三代總設計師

第三任總設計師時代
1991年申季科退休,由馬爾克.·弗拉基米洛維奇·萬貝爾格接替他,擔任米里設計局第三任總設計師,到1997年病逝,只有6年時間。他的主要功績就是,領導設計局對米—28進行改進。當時俄軍方對米—28還不夠滿意,因為它沒有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很快推出米—28的新改型——米—28N。該直升機與美國的 AH—64D“長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軸上方的大圓球內裝有毫米波雷達,又裝有先進的夜視設備,從而使米—28成為具有威懾力的“夜間大盜”。
此後,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進行了許多新方案直升機的探索,例如戰鬥直升機米—40方案,民用直升機米—58方案,與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的米—38方案等。

第四任總設計師

第四任總設計師時代
米-32
米-32
米-54
米-54
1997年春,萬貝爾格突然病逝后,米里設計局選舉西涅爾希科夫擔任總設計師兼總經理。他是四位總設計師中最年輕的—位。他繼續進行萬貝爾格未竟的事業,完善夜戰直升機米—28N並領導米—38的研製工作。希比托夫宣布,2007年莫斯科米里直升機製造廠共生產了121架民用、軍用和出口型直升機,總銷售額為260億盧布。根據俄羅斯直升機股份公司的前景計劃安排,到2015年前銷售總規模預計將達到4000億盧布,其中2008年計劃生產168-180架直升機,2009年的生產量將超過220架,之後4年將繼續增至每年500架,其中包括米-54新型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