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

武漢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分山在江夏縣東南50里,即今武昌縣城(現江夏區)紙坊附近。此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建康錄》曰:“武昌有山無林,政可圖始,不可居終,山分八字,數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山旁在明時還有因山得名的八分湖、八分院。八分山裡有白雲洞,徠有武漢現存唯一的石窟寺,由天然石灰岩溶洞組成,被譽為“武漢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基本介紹


山腰有飛錫泉,唐貞觀年間有駱禪師遊方(按:佛家語稱為“飛錫”,即持錫杖徠雲遊四方)至此,建為道場,故名。該泉無論久旱、甚雨,兩不盈涸,朝廷賜廟名為靈濟南。據說建廟以後,很少有災荒,一方百姓獲益不淺。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賜封該廟為嘉澤候,1193年(紹熙四年)再加“顯應”二字。1200年(慶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禱雨於廟,大獲甘霖,四郊沾足,遂成豐年,又贈“靈惠”二字。相傳元代郡守李貞登山祈雨,“有巨蟹如白龍人潭,黑龍渤起,雷雨大作”。此廟后不復存。明清時代,在山頂有八分寺,又有茲雲寺。山顛有子午石,身方頂圓,群石環之,遇旱禱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為省會朝山。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湖廣總督汪志伊親至山上禱雨,並於子午石正面鐫“八分山之神”,左旁鐫“子午石”共8字。
八分山
八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