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程振國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畫家
- 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醫師
程振國
中國畫家
程振國:山東臨朐人,1946年2月出生。
從師梁樹年、郭北巒、白雪石先生專攻山水。從師孫誦昭先生專攻書法。從師林乃干先生專攻素描。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顧問,原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友聯畫院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曾在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當代美術館、榮寶齋、蘭州秋田美術館舉辦個展和聯展。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新加坡、日本舉辦個人展和聯展,出版多部畫集。中國美術館和多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多幅作品。
程振國[畫家]
從師梁樹年、郭北巒、白雪石先生專攻山水。從師孫誦昭先生專攻書法。從師林乃干先生專攻素描。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顧問,原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友聯畫院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曾在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當代美術館、榮寶齋、蘭州秋田美術館舉辦個展和聯展。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新加坡、日本舉辦個人展和聯展,出版多部畫集。中國美術館和多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多幅作品。
1997年為皇苑大酒店創作巨幅長城(15米X1.2米)《燕山疊翠》。
1997年為外交部,駐美國領事館,駐蒙古大使館,外交學會創作多幅作品。
1998年為北京市政府創作大幅(3.6米X1.6米)《灕江霽雨》、《長城》、《黃山》、《湘西》等多幅作品。
1998年香港回歸一周年,文化部組織十位畫家參與創作巨幅山水(12米X4米)江澤民主席為此畫題寫《錦繡中華》。贈香港特區政府。
1999年澳門回歸,北京美協組織集體創作巨卷(99米X0.99米),江澤民為此卷題寫《江山萬里圖》。贈澳門特區政府。創作此卷歷時一年,擔任創作委員會委員,主創人員。此卷獲北京文學藝術獎。
1999年為八一大樓創作大幅灕江(5米X2.4米)梁樹年先生為此畫題寫《灕江秀色》。
2003年為京西賓館創作巨幅三峽(8.5米X3.2米)《江山攬勝圖》。
2003年為京西賓館創作大幅(8.5米X1米)《黔東風情》。
2004年北京文聯、市美協組織參與創作巨卷(55米X2米)《新北京盛景圖》。獲北京市美術優秀獎。
2005年為中國駐泰國使館創作巨幅長城(6.5米X4.5米)《江山勝景圖》。
2005年為人民大會堂河南廳創作巨幅長城(3.25米X2.25米)《觀奇燕山圖》。
2006年為統戰部創作巨幅黃山(7米X2米)《觀奇黃山圖》。
2006年為中國駐埃及使館創作巨幅灕江(5米X2.4米)《灕江勝境圖》。
2006年為中南海國務院創作巨幅黃山(7.6米X2米)《千岩競秀圖》。
2007年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8米X3.2米)《壯麗山河圖》。
2007年為中央辦公廳金台飯店創作巨幅(8米X3米)《大好河山》。
2007年為中國駐蒙古使館創作巨幅(5米X3米)《黃山煙雲》。
2008年為中國駐美國使館創作三峽(4.5米X1米)《峽江一路雲》。
2009年為中國駐美國使館創作巨幅(5.6米X2.1米)《錦繡江山》。
2010年為外交部會見廳創作巨幅(5米X1.6米)《黃山煙雲》。
2010年為軍事科學院創作巨幅(7米x2,7米)《錦繡山河》。
2012年為公安部創作巨幅(6,6米x2,6米)《長城永固圖》。
2012年為北京市政府寬溝招待所創作巨幅(9,5米x4,1米)《雲橫雄風》。
2012年為中國駐肯亞使館創作長城(3,6米x1,46米)。
2012年為中國駐科特第使館創作大幅長城(2,2米x1,4米)《雲高處處山》。
2012年中國畫學會組織,但任主創人員,集體創作黃河長卷,歷時一年(200米x1,5米)《黃河頌》。
1990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版廠拍攝《青年畫家國》,1996年中央電視台拍攝專題片《山水畫家程振國》。出版有《程振國畫集》等多部。
程振國用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所體現的唯美、健康、愉悅的目的,最終是靠用筆墨書寫來完成的。
他繪畫中的點線面是在一定藝術構成的理念下,將書寫中的骨法用筆化為中鋒、側鋒、散鋒等不同的書寫方式,通過轉折、頓挫、提按、輕重、緩急、拙巧、枯澀等一些優美的筆觸穿插交錯,編織成一個個有生命的物象,然後用富有情緒化的點線將藝術構思物化為墨象,進爾組合成一幅幅氣韻生動的畫面,這樣,既表達了自己的人文情懷,又把自己繪畫構成形態的思維法則支撐起來。他的畫中,作為物象的支撐線顯得圓潤、厚重,如曲鐵盤扭,顯示出具有壯美的力度,散發出精神的光芒。而用於勾勒物象陰陽面的皴線則靈動多姿,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伸展到一拓直下,或凝練成戛然而止。這些線條的力度、方向變化,是完全根據物象表現的要求,在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情況下進行,無多餘之筆,亦無不足之處。渾然天成,如風行水上,自然成紋(文)。這種用筆使畫中山石的紋理皴得細膩複雜。既平添了畫面的內涵和觀賞的價值,又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情感。從技法上說,儀態萬方的山石肌理和概括簡潔的山石輪廓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繁簡相得益彰,不僅體現了用筆之妙,也增加了畫的情趣。
程振國作品
用筆的體會時說:“——在視覺審美形式中,線是強調物象形態輪廓的必要手段,其後是強化物體內的層次,根據物體形態的變化組織線條或左或右縱或橫,強調它的體積感、空間感、節奏感。中國畫的線並非漫無目的地組合與排列,它不但承載著自然形態的重新組合與重新認識,亦飽含畫家豐富想象力和情感的注入,充分體現‘骨法用筆、應物象形’內涵的感染力。”(見程振國文《山水畫創作析談》)由此語可見,他的用筆不是信手捻來,而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下的自由揮灑。
程振國的繪畫中所體現的質感得力於用筆,而畫面墨氣淋漓、溫潤華滋則得力於用水用墨。
在繪畫過程中,他根據物象審美的不同取向,分別使用蘸墨、破墨、積墨、潑墨諸方法,使濃淡乾濕呈現不同的形態、力度、氣勢,受繪畫過程中的情緒所牽動,但又為理法而約束。使神采生於筆下,洋溢於畫面。從而達到圖畫江山,愉人心目的目的。他用墨沒有固定的程式,全憑對表現對象的感性把握,這種把握是抽象的。正如他自己認為的那樣:“使畫中的形象不同於大自然的形象,……用墨的濃淡乾濕焦,營造出符合視覺的氣氛,實際是運用抽象的過程來完成的。”(見程振國文《山水畫創作析談》)。
程振國的繪畫藝術成就斐然,為畫壇所矚目。懸掛於人民大會堂、中央辦公廳、京西賓館、中央電視台、國務院、中央軍委八一大樓以及中國駐外使館的多幅代表國家藝術形象的巨制,中外讀者好評如潮,既顯示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華、代表著他繪畫的藝術地位,也為國家爭光、顯示了中華繪畫藝術這一古老的歷史文化所迸射的無窮魅力。
程振國繪畫藝術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於他對傳統的深刻理解和繼承。
他不僅醉心於傳統,並且對傳統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傳統應該成為藝術創作的動力。” “藝術向傳統回歸,不是倒退,它是一種前進、一種發展。所以,中國畫不是不求變,更不是食古不化,它的變化從不以否定自己的傳統為代價,”這種聲音,代表了當代人對傳統的正確認識。代表了弘揚民族精神的一種志氣。正因為有如此遠見,他對傳統下足功夫,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千方百計地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在傳統中和古人對話,尋求啟迪自己的藝術語言。所以,他的畫雖然獨具面目,但卻不偏離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道。是在傳統老樹的根脈上茁壯成長起來的新枝,是傳統的精神和個性化的創造競相迸發的結果。
程振國雖重傳統,但同時主張從其他民族優秀文化中汲取精華。他正視多種文化相互激蕩、多元化藝術形式共存下的文化碰撞,在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法則規律與當代人環境共融的觀念下,尋找一個新的整合點。因此,他的畫接納了外來的元素並將其化解為自己的語言,豐富了自己的繪畫程式和表現手法。
程振國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一手伸向傳統的同時,一手伸向了生活,他用師造化的生活體驗,來不斷地純化和提煉自己的筆墨語言。他認為“對前人的認識研究只停滯在畫跡方面是狹隘的,必須從中過度到深入意識中探求其思維方式,所派生出如何用現代人的意識思考符合當今時代的藝術語言。……站在這一高度再認識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從中可以感悟到無窮無盡的富有靈性的圖式。”他正是在走進大自然的過程中,才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或雄渾曠達,或恬淡靜穆,或勁峭奇峻,或空靈縹緲。在對自然呈現的審美形式中,從中體會到造化之意和境,細心揣摩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思索著如何用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表現形式將其淋漓盡致的表現。
程振國畫作
2013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