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是為了推動海外中國學(包括漢學)發展、弘揚海外中國學傑出學者和優異成果、促進海內外中國學研究的交流而設立的獎項,下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與“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兩個子項,是國際中國研究的最高獎項。

簡介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簡稱“中國學獎”,設立於2010年,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世界中國學論壇組織委員會主辦,是國際中國研究的最高獎項。
該獎項將長期設立,在每兩年一屆的世界中國學論壇上向3到5位國際學者頒發。

獎項背景


中國學也稱“中國研究”、“漢學”。國外對中國研究的統稱。有廣狹兩義。廣義指研究中國的哲學、宗教、歷史、政治、經濟、藝術、語言等各門社會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狹義指研究中國的文獻、語言和文學。在現階段,中國學的研究重心是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中國學研究既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又不斷被時代賦予新的內涵。在中國快速發展、更多融入世界的背景下,開展中國學研究顯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設獎目的


為了推動海外中國學(包括漢學)發展、弘揚海外中國學傑出學者和優異成果、促進海內外中國學研究的交流而設立。

獎項設立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下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與“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兩個子項。

頒發對象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主要頒給在其學術領域內德高望重、著述等身的大師,在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中外學術交流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評審制度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由世界中國學論壇學術委員會推薦和遴選,論壇組委會頒發。
每兩年評定一次,頒獎儀式與兩年一度的世界中國學論壇同時舉行。

歷屆頒獎


2010年11月6日,首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於第四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向4位海外中國學研究專家頒發,為該獎項奠定了一個具有權威意義的起點。
2013年3月24日,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於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頒發,3名中國學研究大師獲此殊榮。

歷屆獲獎名單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獎人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獎人

2010年(第一屆)

羅高壽(俄羅斯前駐華大使、中國問題專家)
毛里和子(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謝和耐(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講席教授)
孔飛力(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

2012年(第二屆)

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人):[俄]謝爾蓋·列奧尼多維奇·齊赫文斯基、[美]傅高義
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1人):[香港]饒宗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