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鎮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轄鎮

保康鎮是科左中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交匯處。全鎮擁有耕地19.4萬畝,32745人(2018年戶籍人口)。保康鎮黨委、政府抓住非農業人口多的優勢,鼓勵和扶持鎮內農民積極發展蔬菜產業,以此作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手段,形成了以蔬菜、果品、養鵝、養牛為主的特色支柱產業。

1956年7月,保康努圖克改為保康鎮。1956年11月15日,旗政府由巴彥塔拉遷駐保康。1958年10月,撤銷保康鎮建制,改為保康人民公社。1966年3月,保康鎮區從保康公社分出重設保康鎮。截至2020年6月,保康鎮下轄37個行政村、1個社區,另轄2個村級單位。

截至2018年末,保康鎮有工業企業2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2家。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成立保康努圖克,為第七區。
1951年2月,保康努圖克為六區。
1956年4月,由長嶺縣和科左中旗政府協商后將長嶺縣東保康劃歸科左中旗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改設蘇木鄉鎮,保康公社劃歸保康鎮。
2000年12月,巨寶山鄉併入保康鎮。
2006年8月,勝利鄉(2000年底太平鄉併入勝利鄉)併入保康鎮。

地理環境


保康鎮
保康鎮
保康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地處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的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這裡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遼闊的草牧場,是典型的農牧結合的經濟類型區。保康位於東經121度至123度北緯43度至44度之間,總土地面積9,811平方公里,居東北經濟區,地處內蒙古、遼寧、吉林三省交匯的金三角。距東北兩大城市長春、瀋陽僅200公里和370公里 。
保康氣候類型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雨熱同步,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秋季降溫迅速,冬季較長,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為140天左右,年有效積溫為3200度左右,年降雨量360—42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充沛,有西遼河,新開河和烏力吉牧仁河三條主要河流。徑流量為5.85億立方米。有自然水面10萬畝。有五座中型水庫,地下水可開採量3,60億立方米。旗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現已探明寶龍山至架瑪吐一帶有1,5億噸左右的長垌煤資源。石油,天然氣開採前景可觀,境內矽砂資源品質好、品味高,總儲量為10億噸左右。旗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有500餘種,其中麻黃草年產300噸左右。

行政區劃


保康轄23個蘇木、6個鄉、6個鎮、10個國營農牧林場(圃),485個嘎查村。全旗總人口為54萬人,農業人口為43萬人,蒙古族人口為37萬人,是全國縣級建制蒙古族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地區。旗政府所在地保康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保康鎮
保康鎮
截至2020年6月,保康鎮下轄37個行政村、1個社區:保康西村、保康南村、保康中村、保康東村、保康北村、衙門台村、吳蒙街村、四海店村、王家窯村、東道爾吉花嘎查、王家窩堡村、閆家窯村、小北馬家村、大北馬家村、白吉來嘎查、新立窯村、西道爾吉花嘎查、十付犁杖村、蘇吉嘎查、東潘家村、西潘家窩堡村、向陽村、包門艾勒嘎查、和希根淖爾嘎查、查干呼嘎查、吐古倫柴達木嘎查、巨寶山村、東莫瑞嘎查、西莫瑞嘎查、建華屯村、六合屯村、后浩坦額仁嘎查、前浩坦額仁嘎查、哈沙吐嘎查、大新立屯村、巨寶屯村、巴彥胡碩嘎查、保康工業園區社區,另轄2個村級單位:保康林場生活區、保康果園村生活區, 鎮人民政府駐東道爾吉花嘎查。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保康鎮轄區總人口53812人。 
2017年末,保康鎮常住人口28288人。 
截至2018年末,保康鎮戶籍人口327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保康鎮財政總收入291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比1978年增加500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00萬元,增值稅1000萬元,企業所得稅700萬元,個人所得稅4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4.2%、3.1%、2.1%。 

農業

科左中旗土地資源豐富,耕地總面積為300萬畝,其中旱澇保收農田200萬畝。有680萬畝宜農荒地尚待開發,是國家商品糧基地。1998年,在遭受特大洪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達9.24億公斤,成為自治區糧食產量第一旗。同時左中又具有“蓖麻之鄉”的美譽。歷史上最高年份蓖麻產量為全國的1/7、全自治區的1/5,佔全盟的65%。主要農作物包括玉米,小麥,高糧,蓖麻葵花等。牧場遼闊,草牧場面積120萬畝,加上豐富的秸稈資源,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年家畜存欄達93.9萬頭(只,口)其中大小畜存欄54.26萬頭(只)。年肉類總產量在3萬噸左右,居自治區第一位。年產鮮奶8千噸,年產各類皮張30萬張。是國家桔稈養牛示範縣(旗)和商品牛生產基地。本旗林業資源豐富,是國家林業“三北”防護林示範基地,有林面積338萬畝。林木蓄積量36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4%。
2011年,保康鎮有耕地面積36.4萬畝,人均6.8畝;草原牧場17.3萬畝,林地面積11萬畝。為農牧結合類型區以第一一產業為主導產業。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實現農業增加值6000萬占農業生產生產總值的63%。以種植玉米、葵花、雜糧雜豆為主,生產糧食15萬噸,人均2787.4千克。其中玉米種植面積21.7萬畝,葵花種植面積3.9萬畝,雜糧雜豆種植面積7.3萬畝。特色種植以香瓜、蔬菜、西瓜、甜菜、花生為主,種植面積3萬畝,設施農業達5000畝,農村合作組織達28個。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為主,牲畜年末存欄10.3萬頭(只、口);生豬飼養量7.2萬頭,年末存欄4.12萬頭;羊飼養量1.89萬隻,年末存欄1.1萬隻:牛飼養量1.17萬頭,年末存欄0.98萬頭;共有東莫養羊小區、大辛屯養牛小區、后太平養羊小區、六合屯養殖場運宏養豬場等規模養殖小區和養殖場12個;二馬吐、套格吐、安家、西太平、后太平、大辛電、合心等7個秸稈養牛專業村,完成人工造林2萬畝,村屯綠化19個,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鎮所有草場都進行了圍封,大型農業機械0.3萬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6210元。 

工業

2011年,保康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增加值0.6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2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商業

2011年末,保康鎮有商業網點2153個,職工578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75億元,比上年增長21.3%。

交通


保康交通極其發達,境內有通—霍線、通—讓線、平—齊線、大—鄭線四條鐵路線通過,境內里程達191公里。有通遼至海拉爾、通遼至長春、通遼至霍林郭勒三條國道通過,有四條區、旗(縣)級公路,其中黑色柏油路面達400公里,已形成連接城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科左中旗郵電通信事業發展迅速,京哈通訊光纜在境內通過,全旗程式控制電話總裝機容量為34,280門。設有36個程式控制交換點。全旗35個蘇木鄉鎮程式控制電話都與全國聯網,實現了國內國際的電話直拔。開通了無線導呼業務和移動通訊業務(模擬行動電話和數字行動電話),其中GSM(數字行動電話)與全國聯網,實現了全球通。
保康鎮
保康鎮

社會


教育

保康鎮內目前有
公立幼兒園:科左中旗幼兒園、科左中旗蒙族幼兒園。
小學:保康第一小學、保康第二小學(與三小合併)、保康實驗小學。
初中:保康第二中學(與第三中學合併)、保康蒙古族初中、保康第四中學(保康實驗初中)。
高中:科左中旗保康第一中學、保康蒙古族高中。
中專:保康師範再教育專科學校。
2011年末,保康鎮有幼兒園25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248人,專任教師70人;小學14所,在校生2891人,專任教師4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261人,專任教師1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3101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101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01萬元。
保康鎮
保康鎮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保康鎮有村文化室4個,文化廣場4個草原書屋32處,有線電視用戶15374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保康鎮有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60個。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執業醫師13人,專業助理醫師1人 。

社會保障

2011年,保康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29戶,人數6844人,支出199萬元,比上年增長13.2%,月人均24.2元,比上年增長21.2%;城市醫療救助8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44人次,共支出3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6.5%;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6人次,支出0.16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2戶,人數3577人,支出265萬元,比上年增長13.7%,月人均61.7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22.4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6人,支出36.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醫療救助17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21人次,共支出11.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農村臨時救助14人次,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1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8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萬畝,倒塌房屋30間,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救災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2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7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0.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