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魚

白鴿魚

白鴿魚(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學名蜥形副平牙虎魚,俗稱白鴿、白甲或白花魚,與花魚為近親。相傳斗門五山地區曾飛來一種神鳥名“白鴿”,以此魚為食,故名白鴿魚。生長在鹹淡水交界的江河、海灘、濕地之中,肉質鮮嫩細膩而不粗碎,韌性適中而不梗麻,味野而不含腥,自然海鮮風味十足,是海產品貴族之高貴。廣東省珠海市歷來盛產白鴿魚,“豉油皇焗白鴿魚”又名“江山美人魚”為珠海十大名菜之一。由於白鴿魚生長在鹹淡水交界的江河、海灘、濕地之中,肉質鮮嫩細膩,富含DHA,是魚中上品,海產珍品。

簡介


白鴿魚屬“彈跳魚”科,長約10厘米,背赤腹白,身為圓錐狀的小型魚類,雙眼長在頭頂部分,“眼高於頂”,即人們所說的“白鴿眼”。盛產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帶。每年農曆三四月份大量上市,為深受食客歡迎。
白鴿魚鱗片極細,烹制時不必颳去,魚腸白而細,也可食用。苦中帶甘而爽脆,不必棄之。腹內的一種微黃色油質,經烹調后,非常甘香。
白鴿魚
白鴿魚

形態特徵


白鴿魚體淺棕紅色,頭部略顯淺金黃色,體背側隱有五條淺灰色橫斑。腹鰭、臀鰭和背鰭均為淺桔色;胸鰭上部灰黃色,下部桔黃色;尾鰭中間淺色桔黃色,上下葉邊緣青灰色。
白鴿魚體長為體高的7.1-8.3倍,為頭長的4.5-5.5倍,頭長尾吻長的4.0-4.9倍,為眼經的5.4-7.3倍,為眼間隔的11.0-12.3倍。尾柄高為尾柄長的1.7-2.1被。體被、腹緣幾乎平直,尾柄短。頭後部側扁,吻背面稍圓突,眼在頭的前半部。眼間隔等於或小於眼經。鼻孔每側2個,相距遠;前鼻孔圓形;后鼻孔小,圓形。梨骨,顎骨及舌上均無牙齒。鰓孔約與胸鰭基部等寬。
白鴿魚體近尾部處鱗最大;眼後頭頂、前鰓蓋骨及鰓蓋骨被細鱗。兩背鰭相距較近;第一背鰭較高,基部短,起點在胸鰭基部後上方;第二和第四鰭刺與第五鰭刺間距較大,壓倒后申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基部長,起點在肛門前上方,後部鰭條較長,最後鰭條伸越尾鰭基地較遠。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三第四鰭條下方,最後鰭條壓倒后伸越尾鰭基。胸鰭基部厚。左、右腹鰭癒合成1個心形吸盤,在胸鰭基部下方,和胸鰭等長。
白鴿魚色澤光潤,肉質鮮嫩細膩,在地方名菜中被冠以“江山美人魚”之稱。

棲息地和分佈


白鴿魚為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最大生物學體長為23厘米,棲息於河口鹹淡水及近岸灘塗地,也生活在江河水域淡水水域中。野生小或者中型種群的增值周期為1.4-4.4年。世界分佈區域包括東南亞湄公河流域以及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在我國,白鴿魚野生分佈區域最北到福建福州,南到海南島,珠江流域河口區為野生白鴿魚資源量最為豐富的地區。
白鴿魚
白鴿魚

食性


白鴿魚在野外為雜食性魚類,攝食餌料粒徑較小,適宜攝食30目左右的飼料顆粒,顯著小於口徑,可能與咽部較細有關。經人工馴化后,白鴿魚可以攝食蝦料、魚料、魚肉等。人工養殖條件下,白鴿魚全部攝食水蚯蚓條件下的生長速度最快,攝食商品魚和蝦飼料也可。飼養條件下未見同類相食現象。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白鴿魚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04 千卡
蛋白質17.8 g
脂肪3.2 g
膽固醇61 mg
飽和脂肪酸1.1 g
多不飽和脂肪酸1.1 g
單不飽和脂肪酸0.5 g
葉酸15 μg
56 mg
40 mg
210 mg
345 mg
15 mg
0.4 mg
0.42 mg
維生素A1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0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9 mg
煙酸(煙醯胺)4.2 mg
維生素B60.3 mg
維生素B122.5 μg
維生素D0.7 μg
維生素E1.29 mg
維生素K0.1 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