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東青年幹部學校
1940年在延安創辦的公立學校
1940年初,一所用毛澤東名字命名的幹部學校——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在延安創辦。這是中共黨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用毛澤東名字命名的幹部學校,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直接領導。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大批愛國青年奔赴革命聖地延安。為此,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在臨近延安的國統區創辦了戰時青年短期訓練班(后改稱安吳青年訓練班)。1939年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后,安吳青年訓練班繼續在國統區辦下去已無可能。1940年1月,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提議在延安開辦青年幹部學校,將中央黨校青年班和安吳青年訓練班的學員轉來學習。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中共中央決定將這所學校定名為“澤東青年幹部學校”。1940年2月14日的《新中華報》報道說:用毛澤東的名字作為這所學校的名稱,“就是因為毛澤東同志的名字,是中國人民解放的旗幟,同時也是中國青年解放的旗幟,中國青年在這一旗幟的指導之下,將得到光明的自由和幸福”。學校的辦學方向:“是要幫助青年幹部去掌握革命理論與實際的武器,精通青運指導與方法,養成勇敢活潑,民主互助,團結進步,艱苦奮發的戰鬥精神。”
學校開學時,共有學生300人,大部分是青年知識分子,有相當數量的農民與少數工人及自由職業者。學校根據學生的文化理論水平及不同的求學性質,分成六個班。第一班是高級班,學生的文化政治理論水平較高,有相當時期的前方或大後方的青運工作經驗,學習期為一年半。第二班、第三班是普通班。學生大部分是直接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學期一年,教學主要是給予一般的政治理論知識,基本的青年工作的理論與方法。其他的還有陝北幹部班、軍事班和兒童班。
值得一提的是,師生們還有《澤東青年幹部學校校歌》。這首歌的歌詞,出自胡喬木筆下,由冼星海譜曲:生在英雄的時代,長在人民的旗下,毛澤東的雙手,撫育我們長大……
陳雲任校長,馮文彬任副校長,胡喬木為教務長。
1941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澤東青年幹部學校與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