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興邦

國民革命軍中將

盧興邦(1880—1945),男,福建省尤溪縣人,國民革命軍中將。

早年因遭地主陷害,殺死地主后,投身綠林,以劫掠為生。

民國34年(1945年)年,病逝,終年65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盧興邦舊照
盧興邦舊照
1880年出生於福建省尤溪縣人,早年因遭地主陷害,殺死地主后,投身綠林,以劫掠為生。
民國7年(1918年)春,被廣東護法軍政府收編為粵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五旅第九團,盧興邦為團長兼三民主義福建省宣傳員。不久,盧興邦被薦升為旅長。
民國11年(1922年),廣東軍政府任盧興邦為東路討賊軍第三路司令、留閩第一獨立旅旅長,次年又任盧興邦為留閩第一師師長。

軍閥本性

民國16年(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入閩,委盧興邦為閩北指揮官。盧部與北伐軍攻克沙縣、南平、古田建甌邵武等閩北重鎮后,受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師,盧興邦任師長,兼任閩北各屬綏靖委員;北伐軍離閩北上,委盧興邦管轄尤溪、南平、沙縣等10多個縣。盧興邦向這些縣派駐部隊,安插親信把持政權,截留部分國庫省稅,並在南平的延福門、尤溪口和順昌洋口等處設立關卡,對水上運輸的木材、土產品和百貨等抽收厘金。
盧興邦(時任閩北綏靖委員期間)因軍餉困難,兩次在尤溪發行“廣豫”紙幣、鑄造“黃花崗”銀角,混亂金融,坑害民眾和工商業者。盧興邦在統治閩北期間,先後燒掠民房4000多座,殺害民眾1087人,重傷百餘人,燒糧上百萬斤。但也曾下令清葬停棺,革除陋習,重修書院,倡辦師範、中小學校和圖書館等文化教育事業。倡修尤溪至南平、尤溪至尤溪口等道路,倡辦南平閩北中學,建甌鄉村師範,捐修福州孔廟,捐助南街、茶亭街等街道救火會和協和大學、開智中學等校基金會。
民國17年(1928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盧興邦兼任省政府委員。
民國19年(1930年)1月6日,利用北方閻錫山反對蔣介石企圖改組南京國民政府的形勢,會同福建省防軍司令林忠、海軍馬江要塞司令薩福疇等在福州綁架省政府委員5人和水上公安局長;並於6月7日宣布出兵攻打福州。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駐閩陸軍第五十六師劉和鼎部討伐盧興邦。盧部作戰失敗后不得已向南京國民政府輸誠請罪,送還人質。后盧部被縮編為福建省防軍第三旅,盧興邦被降為旅長;隨後,盧興邦率部隊退駐尤溪、沙縣、大田、永安

鎮壓革命

盧興邦書籍
盧興邦書籍
民國20年(1931年)秋,南京國民政府為圍剿紅軍,升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師部駐沙縣,在永安、寧化、清流、歸化等縣圍剿紅軍。
民國22年(1933年)11月,抗日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盧興邦被任為十九路軍第十五軍軍長。不久,蔣介石將盧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二師,委盧興邦的堂弟盧興榮為師長,改任盧興邦為軍事委員會駐南昌行轅參議。
民國34年(1945年)9月17日病逝於雙鯉村住宅,終年65歲。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二師

師長:盧興榮副師長:黃鶴(黃埔軍校)參謀長:孟化一(東北人)
政訓處長:(姓名缺)參謀處長:黃逸群(黃埔軍校)
付官處長:黃兆岳(霞浦人)軍法處長:陳世煥(南平))
軍需處長:方某(國防部所派)軍醫處長:吳鍾仙(閩清人)
第307團團長:盧子安(尤溪人中央陸軍軍官軍校畢業)
第308團團長:張勝高(尤溪人中央陸軍軍官軍校畢業)
第311團團長:盧新銘(長汀人)
第312團團長:楊作源(尤溪人中央陸軍軍官軍校畢業)
警衛營營長:吳德均(尤溪人中央陸軍軍官軍校畢業)

軼事典故


十興同盟

盧興邦照片
盧興邦照片
民國元年(1912年),盧興邦向財主黃名揚贖取原典當的竹林遭拒絕,氣憤地罵:“你這個黑心肝的財主,只有土匪才能對付得了你!”不久,黃家果遭德化土匪掠劫,黃即上縣衙誣告盧通匪,盧只好逃往德化陳卓紙廠做工。後來,廠主陳卓帶領紙廠工人上天花寨參加蘇益武裝團伙,盧興邦當伙夫。
民國4年(1915年),蘇益武裝潰散,盧興邦帶回一把毛瑟槍親手擊斃曾上縣衙誣告他通匪的財主黃名揚后,邀集南平縣南山人蘇龍光等組織“十興同盟”,他被推為“頭兄”。和9位打家劫舍的同夥按照古老的方式,殺了頭大公雞,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取興盛之義,10人以“興”字為輩分,重新改名。盧文梁改名盧興邦,盧文淳改名盧興明,盧文才改名盧興榮,詹榮策改名詹興功,盧文灶改名盧興芳,張嚇八改名張興隆,葉乞食仔改名葉興金,王牛道改名王興平,張光清改名張興相,蘇龍光改名蘇興文。史稱“十興結盟”。十興之盟是盧興邦勢力的核心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