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紀錄片 (2013)

《棉花》是廣東二十一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SMG聯合出品的紀錄片。

劇情簡介


中國的一粒棉花籽最後如何成為美國零售店裡的有一條牛仔褲?在這個過程里究竟有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本片將跟隨那些被緊緊捆綁在綿延5000公里長的棉紡產業鏈上的人們,以棉花為線索,講述他們的故事、描述中國人完成“中國製造”的整個接力過程。
《棉花》前所未有地揭示了當代中國農民、企業工人、紡織品商人……也就是工貿鏈條上形形色色人群之間不同生活的內在聯繫。他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都被緊緊捆綁在棉花的產業鏈上:這些棉花和被製成的衣服,將生活狀態截然不同的人們聯結到一起,本片通過深入直接的採訪記錄他們的日常生活,思索不同人們共同面對的生活命題, 展示中國經濟各環節的真正面貌。
河南滑縣的小媳婦兒延威是上百萬摘棉工之一。餵飽了三個孩子,坐了56個小時的火車,她來到新疆,開始三個月的采棉工作;新疆的棉農冶文駿抱怨棉花價低,坐在地里感慨“農民不過就是為企業賣命的”;國企改制后的河南某棉紡廠效益不佳,女工們不堪酷暑勞累,輪流辭職,女領班焦頭爛額;廣東牛仔褲廠的工人加班到半夜,也只能伸個懶腰、恨恨地罵:“媽的老子快累閹了”;廣交會,老外一要貨就是一千件,很急,“for American”,中國廠方犯難,這意味著工廠必須緊急趕工。中國經濟的細微面相,被一團團棉花串起來。

主創團隊


職員表

導演周浩
策劃周浩
攝影周浩,袁哲
攝影助理譚佳英 
聲音Shanghai WingsMedia
製片Han Lei, Michel Noll

幕後製作


2005年,周浩已經拍完了紀錄片《厚街》和金《高三》。新聞里頻繁出現的“摘棉大遷徙”攫取了他的注意。在開往新疆的綠皮車上,周浩順利與延威打上了交道。第二年,周浩把攝像機帶到了她家裡。周浩在滑縣拍攝延威時,接到了攝像師袁哲從新疆打來的電話:機器被掉包了。那是一個美國朋友借給周浩的,價值四萬多人民幣。尋找配合拍攝的工廠最難。靠著朋友的朋友,周浩在河南找到了一家接納他的棉紡廠,拍了兩個月。在廣州增城,他通過廣州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聯絡到一家牛仔褲廠,廠老闆是個富二代,到英國受過教育,理解什麼是獨立紀錄片,對拍攝全面開放。

播出信息


上映日期

上映時間地點
2014年台灣金馬影展 
2015年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 
2015年Tromsø電影節 
2016年BAMPFA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Documentary Channel Shanghai Media Group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
2014年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作品評價


《棉花》與《大同》聚焦社會問題、以細小洞察宏大的風格相似,該片通過一粒棉花種子最終變為一條牛仔褲的情節脈絡,將整個棉花產業鏈上人們的命運交織展現。(《財經天下》評)
《棉花》不僅記錄棉紡織供應鏈上不同人群生活的點滴,也展示著中國經濟發展大背景下,當代農民及工人的生存狀態。(李念先評)
周浩將他的紀錄題材,從單一人物或定點場景的概念里拉開,延展出一個更大的記錄視野,對準棉花農工業生產鏈的上中下游,在幾個主要的紀錄地點與特定對象中穿梭巡行,結構成一個更具社會縱深和現實語境的圖像話語及問題框架。視頻從新疆在地棉花工人的上工廣播開始,連接到廣州縫製棉質牛仔褲工廠車間的場景,與打工者窄小簡陋的生活空間,讓人想起杜海濱《傘》的第一段,而此處的圖像節奏更加簡煉明快。(放映周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