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格爾編排法
世界性排球比賽多採用的編排法
貝格爾編排法從1985年起,世界性排球比賽多採用“貝格爾”編排法。其優點是單數隊參加時可避免第二輪的輪空隊從第四輪起每場都與前一輪的輪空隊比賽的不合理現象。
“貝”編排1984年由美國人貝格爾發明,在我國貝格爾編排法最早見於《中國排球》雜誌1985年第2期“貝格爾表編排法簡介”一文,作者署名“元第”。文中指出,國際排聯所舉辦的世界排球錦標賽、世界盃排球賽、奧運會排球賽及世界青年排球錦標賽,其單循環的編排方法與我國傳統的單循環賽迥然不同,均按貝格爾表編排。此後,貝格爾編排法在全國逐步推廣,目前國內排球競賽基本上都採用貝格爾編排法,且在其他球類項目及棋類項目中也被廣泛應用。
采“貝”編排,編排參賽隊雙,參賽隊半(參賽隊單,“”示形雙),半號始,左;半右,橫線號連。即輪賽。
二輪輪右角編號(“”號)左角,輪移右角,類推。即單輪“”號右角,雙輪則左角。
首先,編號最大的(單數時記為0),在第一排左右輪換。
其次,把上一輪中,最大編號(單數時記為0)對面的編號,寫在最後一排的左邊的位置,並且按逆時針方向開始進行填寫。
7個隊比賽的編排方法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
1-00-52-00-63-00-74-0
2-76-43-17-54-21-65-3
3-67-34-71-45-12-56-2
4-51-25-62-36-73-47-1
無論比賽隊是單數還是雙數,最後一輪時,必定是“0”或最大的一個代號在右上角,“1”在右下角。
根據參賽隊的個數不同,“1”朝逆時針方向移動時,應按規定的間隔數移動(見表2)“0”或最大代號數應先於“1”移動位置。
表2間隔移動
參賽隊數間隔數
4隊以下0
5~6隊1
7~8隊2
9~10隊3
11~12隊4
“1”進行間隔移動時,凡遇到“0”或最大代號數時應先越過,不作間隔計算。
一般國內比賽,各隊以上屆比賽所取得的名次數作為代號,如第1名為“1”,第2名“2”,依此類推。世界性比賽大都採用東道主代號為“1”,上屆第1名為“2”,依此類推。有的比賽也採用抽籤方法確定代號。
編排守比賽秩序表后,在抽籤之前,應確定是在輪次線的左邊隊的場地進行比賽,還是在輪次線的右邊隊的場地進行比賽。
貝格爾編排法,可以避免傳統單循環的逆時針編排法,從第四輪開始,上一輪輪空隊伍對上固定隊,導致比賽不公平的現象。
近年來,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循環賽耗時過長已逐漸被淘汰。多使用瑞士制積分循環編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