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後

殿後

殿,拼音diàn,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宮殿。寶殿。金鑾殿。殿堂。殿閣。殿上虎(喻敢諫之臣)。殿試。(殿下)對親王或太子的敬稱。在最後:殿後。殿軍。

引證釋義


(1)行軍時走在最後。
《後漢書·張宗法雄等傳贊》:“張宗裨禹,敢殿後拒。江、淮、海、岱,虔劉寇阻。”
《舊唐書·杜伏威傳》:“出則居前,入則殿後,故其黨咸服之,共推為主。”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兵部·家丁》:“[李如松]家丁李友升者,積勞已至副總兵,隻身殿後戰歿,如松始得脫。”
李烈鈞《辛亥革命與督贛時期》:“整裝已竣,命楚豫艦長乘馬先行,余率小部殿後。”
(2)泛指居后。
宋梅堯臣《胡公疎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入探虎穴誰為難,辭通造化方能敵。殿後吾雖膽力強,獨鞭疲馬終無益。”

字詞解釋


【軍】diànhòu
就字面意思來說指的是XX殿的後面(後院)。多數時間是用在對於軍隊規劃的描述中的。
如:部隊運動時位於最後;部隊在進軍時分三個部分——先鋒部隊,主力部隊和支援部隊(也是殿後部隊);而在撤退時轉變為——突圍部隊和殿後部隊。

部隊


任務

在進攻時由殿後部隊壓陣和防止被敵方部隊側翼和後方突襲。
在撤退時是阻止敵方部隊追擊,為撤退中的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殿後部隊與敵軍追擊部隊在軍力上對比處於絕對劣勢,所以殿後工作是極其危險的。
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1.在進攻時由殿後部隊壓陣和防止被敵方部隊側翼和後方突襲。
2.在撤退時是阻止敵方部隊追擊,為撤退中的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3.殿後部隊與敵軍追擊部隊在軍力上對比處於絕對劣勢,所以殿後工作是極其危險的。
4.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特點

一個隊伍的殿後部隊在隊伍出發前就應當確定,不能在隊伍的行進中自然形成。殿後部隊一經決定不要隨意變更。
殿後部隊的士兵應該是該部隊的部分精英,體力好,頭腦好,懂得策略,不怕犧牲。
行軍過程中先鋒部隊和殿後部隊要緊密聯繫,相互配合好。
殿後部隊在撤退中要隨時注意道路的情況和周圍的環境,出現問題和危險時要及時提醒前面部隊注意。
在行撤退過程中,任何部隊都不要慢於殿後部隊,以防止該部隊丟失或被圍殲。
1.一個隊伍的殿後部隊在隊伍出發前就應當確定,不能在隊伍的行進中自然形成。殿後部隊一經決定不要隨意變更。
2.殿後部隊的士兵應該是該部隊的部分精英,體力好,頭腦好,懂得策略,不怕犧牲。
3.行軍過程中先鋒部隊和殿後部隊要緊密聯繫,相互配合好。
4.殿後部隊在撤退中要隨時注意道路的情況和周圍的環境,出現問題和危險時要及時提醒前面部隊注意。
5.在行撤退過程中,任何部隊都不要慢於殿後部隊,以防止該部隊丟失或被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