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月亮山的結果 展開
月亮山
畢節市七星關區大銀鎮月亮山
月亮山位於七星關區大銀鎮,風光旖旎,高原石景獨具神韻。可供遊覽的範圍東起大銀鎮高峰村田溝組,與沔魚河相臨,西至該鎮新豐村唐家岩洞,覆蓋了該鎮10多個村民組,總面積上萬畝,清代曾為養馬場。月亮山一帶的地形地貌較為複雜,屬黔西北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溶地帶,奇峰、怪石、古樹、地下溶洞等景觀薈萃,其天然奇景足以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精巧、造化的鬼斧神工。石林更是造型獨特,形態萬千,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七星關區大銀鎮月亮山風光旖旎,獨具神韻。來到月亮山,只感覺藍天近在咫尺,彷彿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一朵白雲,極目遠眺,峰巒連綿,群山聳秀,處處是高原的秀美風光。
石破驚天月輝如銀
據《畢節縣地名錄》(1985年)載:“(大銀)東南角有月亮山,山高1763.2米”,又載:“月亮山草場成片,約近萬畝,清代曾為養馬場,今地名猶存,是發展畜牧業的地方。”對其名稱由來,很多資料均無載錄。只是據當地傳說,月亮山因山上有一巨石被人們稱作月亮石而得名,而月亮石則因一個神奇的故事而得名。
傳說,舊時有一支四川往畢節的商隊來到月亮山上(當時還不叫月亮山),那時天色已晚,山中不時傳來野獸的嚎叫,由於月亮山一帶地形複雜,加上天黑,人們擔心迷路遇上野獸。突然,前面一塊巨石發出“啪”的一聲巨響,頓時發出耀眼的光芒,整個山間如同白晝。等這支商隊順利通過月亮山,回頭望那發光巨石時,巨石突然變得如圓月冉冉升空,直至消失。後來,人們便把那塊巨石稱作月亮石,把那座山稱作月亮山。
月亮山上的月亮石原本是一大塊渾然天成的巨石,後來裂開變成幾大塊石頭組合疊加在一起。現在,人們攀到月亮石頂端,還可以感覺到石頭在動。坐在月亮石上,極目望去,雲南鎮雄仁和、母享,貴州畢節林口、對坡,四川水潦等地的風光盡收眼底。可見月亮山地勢之高,視野之遼闊。尤其是在月圓之夜到此處賞月,只見月華如水,山色迷人,而人與月相親相近,不禁“起舞弄清影”,讓人感受到“月移花弄影”和“手可摘星辰”的意趣。
石奇如夢物華葳蕤
月亮山可供遊覽的範圍東起大銀鎮高峰村田溝組,與沔魚河相臨,西至該鎮新豐村唐家岩洞,覆蓋了該鎮10多個村民組,總面積上萬畝。
月亮山的植被繁多,山中多奇花異草,飛鳥走獸。山上生長著野生天麻、朝天罐、一朵雲、反白葉、柴胡、鹿銜草、龍膽草、紫花地丁等中草藥,也有小杜鵑、柳杉、白樺、杉樹、栗樹等花木,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雜樹灌木之類。山上野豬、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活動頻繁。
月亮山一帶的地形地貌較為複雜,屬黔西北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溶地帶,奇峰、怪石、古樹、地下溶洞等景觀薈萃,其天然奇景足以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精巧,造化的鬼斧神工。
月亮山的奇石,造型獨特,形態萬千,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有的微聳如駝峰,靜默如人像;有的敲擊如鐘磬,渾圓如瓮罐;有的奇巧如花轎,怪異如棺槨;有的巋然如城郭,巍巍如宮闕……
山上有一隻大大的石海螺,其造型、構造和真海螺相似,據說吹響后,其聲音在方圓數里內都能聽見;有能敲響的“響石”,原有一對,可惜的是其中一隻在“文革”期間被炸毀;還有可以招引蜜蜂的“轎子石”,當地村民常將“蜂桶”置於“轎子石”下,等蜜蜂飛進“蜂桶”后,帶回家中飼養……
這些石頭猶如擺放在高原上的盆景,有的被藤蔓纏絡,頓時綠瀑傾瀉而下,有的頂部居然生長出一枝獨秀的花木,微風輕拂,花木搖曳,顯得風姿綽約。
在月亮山上已發現近千米的地下溶洞,洞內鐘乳石遍布,景象堪稱奇觀。
山舞日月笙歌悠悠
月亮山周圍居住著許多的苗族同胞,他們勤勞能幹,熱情善良。憑著他們勤勞的雙手新建的生態文明家園,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寧靜而悠遠,這同樣是月亮山的一道風景線。
每逢苗族的跳花節,這裡的苗族同胞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們都來到月亮山上,舉行盛大的慶典,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吹笙舞蹈,其樂融融。此時的月亮山更是青年男女們的“青春舞場”,歡歌蕩漾,裙裾飛揚,浪漫至極,展示了苗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每年端午節,來自大銀及周邊鄉鎮(雲南鎮雄縣的仁和、母享,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對坡、林口、燕子口等鄉鎮)的上千遊人齊聚月亮山,大家游山賞石,對歌娛樂,健身採藥,好不熱鬧。
月亮山上還有一棵生長了數百年的“神樹”,“神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這裡世代居住的人們都奉此樹為神,苗族還有“祭神樹”的習俗。
紅色聖山恩澤黎民
在大銀鎮及周邊一帶的人們心中,月亮山是他們的“聖山”,是容不得有半點褻瀆的,很多當地的村民主動承擔起了保護和宣傳月亮山的責任。
月亮山對大銀一帶的百姓有恩,這是在60年代生活過的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的。據村民汪庭義(今年57歲)回憶,在60年代經濟困難時期,為了充饑,大銀、林口、對坡及雲南鎮雄一帶的數千村民都背著竹籃到月亮山上挖蕨根,然後製成蕨根粉食用。那景象可謂陣容浩大,熱火朝天。
那年頭,月亮山的蕨根養活了好幾千人!
血色寶馬溢金流彩
“月出明明照高山,水落洞來把門關。有人捨得投工本,打開金銀使擔擔。”這是大銀鎮月亮山一帶流傳了數百年的民謠。
據說,月亮山上埋藏著豐富的寶藏,如果有人捨得投入大本錢開發,金銀就會源源不斷,要用擔子來擔。這首民謠曾吸引了無數的探秘尋寶者前往月亮山,但他們發現的卻是比寶藏更具魅力的天然景觀。
月亮山附近有個石馬村,山上也有一塊酷似石馬的石頭。
傳說,古時候,月亮山上有一隻石馬,因汲取了山間的日月精華而成精,見到山上都是灌木、蕨苔,找不到好吃的草料,於是跑到亮岩鎮太極村水田壩偷吃田裡的水稻,當地村民發現水稻一天天減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有村民發現大大的馬蹄印,於是大家尋著馬蹄印追上石馬,在村民們的棍棒圍攻下,石馬的嘴被打破。這石馬一路逃跑,血也一路地流。據說,石馬的血灑在地上,頓時變成了“馬血泥”(酸性紫色土壤),灑在石頭上,變成了“紅釉光”(當地指石頭染上馬血后的顏色,現在月亮山的一些景觀石的表層也微微泛紅)。
這些傳說,為月亮山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