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工事

坑道工事

利用自然岩土層作防護層的工事。簡稱坑道。在中國,習慣上將構築在山體內的這類工事稱為坑道工事,將構築在平坦地形地面下的這類工事稱為地道工事。

歷史


坑道工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名著《墨子·備穴》篇中,就有關於運用地道實施攻防作戰的論述。火藥發明以後,一些國家的軍隊在圍攻要塞(城池)時,將坑道工事與爆破手段相結合,用於摧毀城牆和碉堡。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軍民修建了“戶戶相連、村村相通”的地道網,他們依託這些工事實施地道戰,粉碎了日偽軍的“圍剿”和“掃蕩”。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創造性地構築了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陣地體系,依託它有效地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
20世紀60年代以來,武器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坑道工事的發展,尤其是新式制導武器精確度的提高和核穿地彈等武器的出現,使坑道工事進一步深入地下;坑道被覆逐步改用輕質、高強度建築材料。一些有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襲擊設備的坑道工事,又進一步採取了隔震、防電磁脈衝等措施;對內部的戰鬥、防護和生活設施的控制逐步趨於自動化。一些國家的城市用於人防(民防)的坑道工事,大都貫徹平戰結合的方針,與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相結合進行修建,並向大跨度方向發展。坑道工事在未來核條件下的作戰中,仍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重要工程措施。
對付戰鬥坑道的方法有幾種,一種是佔領地表陣地,然後逐洞逐洞地用火焰噴射器燒或是掩埋。另一種是中國遠征軍曾經使用過的,以地道對坑道,就是挖掘地道直接到坑道主陣地下面,埋上炸藥,起爆炸毀坑道主陣地。

介紹


坑道工事一般由口部、主體兩部分組成。結構型式有直牆拱頂形、馬蹄形和圓形。其跨度和長度依使用要求確定。坑道工事按用途可分為:指揮所坑道、戰鬥坑道、屯兵坑道、救護所坑道、彈藥物資坑道、交通坑道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坑道。按工程性質可分為野戰坑道和永備坑道。永備坑道與野戰坑道相比,一般有較厚的自然防護層,採用石料、混凝土等堅固耐久的建築材料被覆,內部有較完善的通風、照明、工作和生活等設施,對核、化學、生物武器和常規武器所產生的綜合殺傷破壞因素,通常採取較全面的集體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