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哮

熱哮

《雞鳴錄·哮喘》:“熱哮,俗名痰火。 ”《隨息居飲食譜》也指出:“多食損肺,助火生痰,最不益人。 ”所以,支氣管哮喘若屬中醫“熱哮”者,切忌食之。

簡介


● 英文名稱:Heat Wheezing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熱哮,俗名痰火。口渴、苔黃、小溲短赤者是也。(《雞鳴錄·哮喘》)

名詞解釋


● 內積痰熱,熏灼肺胃,引動宿痰,以氣促胸高,喉中哮鳴,張口抬肩,不能平卧,痰色黃而膠黏濃稠,嗆咳不利,發熱,頭痛,有汗,胸悶,煩躁不安,面赤,口渴喜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或滑,脈滑數為常見症的哮病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哮病是以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卧為主症的反覆發作性肺系疾病。其中痰熱熏灼肺胃,壅阻氣道所致者,稱為熱哮。

臨床癥狀

● 發作見氣粗息涌,咳嗆陣作,喉中哮鳴,喘息胸高,脅肋脹痛,煩悶不安,汗出,口渴喜飲,面赤口苦,咳痰色黃或色白,痰液黏稠,咳吐不利,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的支氣管哮喘屬於本病範疇,以痰熱癥狀為主者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喘息性支氣管炎、嗜酸粒細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過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也相當於本病。

疾病特點

● 呈反覆發作性,常因熱誘發。
● 發作時多有面赤、口渴、煩躁等熱象。

病因病機

● 哮病的發生為痰伏於肺。伏痰的形成主要由於臟腑功能失調,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運化精微,腎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於肺,成為發病的“夙根”。若“夙根”因熱邪誘發,素體陽盛,痰從熱化,屬痰熱為患,則發為熱哮。

生活經驗

● 對於熱哮的預防調護,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因為不良情緒而誘發哮喘。
● 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
● 飲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