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正傳
黃飛鴻正傳
《黃飛鴻正傳》55年前公映,有誰會猜到,這部拍得頗粗糙、根據名不見經傳的民間人物黃飛鴻事迹改編、主角並非大明星的低成本粵語動作片,會成為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為胡鵬導演的《黃飛鴻正傳》與下集《黃飛鴻火燒霸王莊》,1949年先後在香港上演,大為賣座,此後續集不斷,大部分仍由胡鵬執導。
上世紀70年代,粵語片在香港式微,《黃飛鴻》故事一度以國語片形式出現,亦曾拍成電視劇集。該系列於80年代曾經沉寂,但1990年,香港電影最輝煌的黃金期之際,名導演徐克以新時代視野再次演繹黃飛鴻的故事,推出了新版《黃飛鴻》,不單橫掃香港,更打進歐美,為世紀末的世界提供了一個特出的華人英雄形象。
電影圍繞著佛山武師黃飛鴻,描述了一個個感人故事,刻劃出一個行俠仗義、扶危濟困,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黃飛鴻藝術形象,至今仍為廣大群眾所鍾愛。
從1949年到今日,《黃飛鴻》電影一共拍了超過一百部(最近的更為外國貨,即成龍的2004年好萊塢作品《八十日環遊世界》,由洪金寶飾演黃飛鴻),為世界電影史上最多產的系列。
胡鵬在《黃飛鴻正傳》中果敢地起用了當時不算出名的關德興,結果為系列確立了一個頂天立地、見義勇為的英雄典範。關德興為粵劇文武生,本身也精通武藝,一身融匯了廣東民俗生活的戲曲文化及技擊傳統。粵劇風格化的表演方式及功夫硬橋硬馬的實戰氣勢,在關德興的身手中凝聚出一股豐富的電影感,更奠定了此後港產功夫片的動作基礎。有趣的是,片名中的“鞭風滅燭”絕技,竟然並非真功夫而是掩眼法製造的電影效果,但也反映了港產功夫片以巧計產生實感的特技傳統。電影另一有趣之處,是儘管很多後來觀眾熟識的細節都已經具備,例如黃師父與一眾徒弟的群體生活、“寶芝林”藥局作為主要場景、舞獅的視覺及戲劇作用等,但黃飛鴻本身的英雄氣概卻仍未完全建立。他被人言語羞辱后氣不能下的情緒,與以後的正氣凜然頗有出入,但也多了一份有血有肉的庶民氣息。此外,類似徒弟梁寬在青樓與妓女調笑的風流行徑,以後亦在系列的演變過程中被過濾掉了。
《黃飛鴻正傳》是一個神話的開始。電影雖然仍在摸索階段,藝術成就也不能說高,但其英雄形象的初步樹立與動作場面的精彩處理,已充分展現了《黃飛鴻》電影的魅力。隨著這形象的確立與這些場面的精益求精,《黃飛鴻》系列成為了歷久常新地捕捉了一代中國人想象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