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萬勝的結果 展開

萬勝

河南萬勝

萬勝位於鄭、汴之間,中牟縣城北26里處。唐、宋時期扼水陸交通要衝,宋都京重地。古代駐軍以取長勝之意而得名萬勝。從唐宋迄明清商業幾度繁盛,地理位置重要,為中原名鎮之一。

目錄

正文


歷史沿革
萬勝跨古汴河南岸,汴洛官道經此,設有王滿渡、西吳寺渡等碼頭渡口,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唐代,唐將韓充平定在此叛亂的宣武軍,朱全忠痛擊盧瑭,李克用大敗黃巢起義軍,五代晉李冠聚鎮民退卻外賊,均發生在這裡。
宋代萬勝東距宋都僅30餘華里,京城萬勝門因向萬勝鎮而取名“萬勝門”。該鎮因處水陸交通要衝,常年西、北方供京都的木材、食鹽,南方的絲綢、茶葉等物及京城需外運之商貨,大都需在這裡裝卸、中轉散集,使之成為中原大商埠和名鎮。宋中時達鼎盛時期,人口一度超過十餘萬,名聲超過當時的周家口,稱為“北方小江南”。萬勝鎮當時古建築多,寺廟多。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為圍攻宋都,在此大量囤軍,金人對當地經濟造成極度破壞。又加之元軍佔領,戰火頻仍,商民南逃,汴河航運不通,使萬勝鎮失去昔日的繁華,商業由盛轉衰。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黃河決口,黃水從縣北過城南,天順五年(1461年)大水又復回縣北,兩次黃水使萬勝鎮經濟一蹶不振。明代晚期至清中時,萬勝商業又開始復甦,仍為年邑四古鎮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黃河決於九堡,大水深流數丈,直衝該鎮,致使古鎮全被沒,后變為今之萬勝村。黃河幾次大的決口,也徹底改變了這裡的地理環境和面貌。當今萬勝西、南、北三面沙丘環抱,林海密布。東部平垣,種植水稻、漁業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