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始於1978年上海公安科學研究所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始於1978年上海公安科學研究所,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公安部上海八七六研究所,1984年經公安部批准更名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範圍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主要從事網路安全與智慧警務科研創新與技術支撐,在警務信息智能感知、警務數據安全共享、違法犯罪監測預警等優勢研究領域有著長期的積累,在網路攻防、網路偵察、技術偵察、國產密碼、電子取證、等級保護、大數據分析、智能安防、毒品檢測等領域著力部署,提供核心關鍵技術支撐與系統解決方案,在公共安全領域具備強大的智能裝備製造和系統集成的產業化能力。業務涵蓋公共安全產品研發、檢測評估、系統集成多領域。

機構


核心業務部門包括:六個全資(控股)公司:上海國際技貿聯合有限公司、上海辰銳信息科技公司、上海網盾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海盾安全技術培訓中心、上海公共安全器材廠、北京銳安科技有限公司;三個事業部:特種技術事業部、刑偵事業部、eID(網路身份技術)事業部;三大中心: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研發中心、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三個研究室:928實驗室、治安印章技術研究室、經偵技術研究室;一個區域研發中心:華南技術研發中心;一個基地:公安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一本雜誌:中文核心期刊《信息網路安全》。擁有網路事件預警與防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國家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信息網路安全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公安部信息安全產品檢測中心、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評估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創新平台。

人才


公安三所凝聚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現有一支2200多人的科研、管理和支撐隊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00餘人,700多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

榮譽


“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近80項,公安部等省部級項目9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6項;發布國際國家標準19項,行業標準50項,發表SCI論文160餘篇,獲發明專利授權13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