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變數
中介變數
中介變數(mediator)是自變數對因變數發生影響的中介,是自變數對因變數產生影響的實質性的、內在的原因。
1932年,托爾曼為了彌補行為主義者華生的S-R公式的不足,提出了中介變數的概念,強調注意有機體內部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
他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著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觀察到的、但可以根據引起行為的先行條件及最終的行為結果本身推斷出來的中介因素,這便是中介變數。
中介變數是存在於刺激與反應變數之間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內在變數或動因。新行為主義者托爾曼1932年為彌補華生“刺激——反應”公式的不足,要求注意有機體內部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而提出。他認為中介變數不屬於可預先操縱和控制的自變數或可觀察測量的因變數,而是一種假設型概念。托爾曼視這些中介變數為行為的決定者。在心理學中,動機、需要、智力、習慣、學習、態度、觀念等在性質上均屬於中介變數。
最初托爾曼認為,動物和人類有兩種中介變數——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1952年托爾曼受格式塔學派心理學家勒溫的影響,提出三種中介變數——(1)需要系統:指有機體當時的生理需求或內驅力需要;(2)信念-價值系統:指個體選擇目標的慾望的強烈程度;(3)行為空間:指個體行為發生的場所(類似勒溫的心理生活空間和考夫卡的行為環境),這其中有吸引人的正效價物體,也有令人厭惡的負效價物體。
在心理學實驗中的意義,在於可以讓實驗者明確影響實驗結果的內在心理因素,並設法控制提高實驗效度。在實際應用中,中介變數為自變數影響因變數的內在機制。把S-R理解為為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S-O-R就是自變數通過中介變數來對因變數產生影響,中介變數就是在O,它是完全可以客觀定義和定量的,它能客觀、精確地同一定的自變數和因變數聯繫起來。
中介變數
把序列的位點都重排,重排后的序列再用相同的辦法構樹,如果原來樹的分枝在重排后構的樹中也出現了,就給這個分枝打上一分,如果沒出現就給0分,這樣經過你給定的repetitions次(至少1000次)重排構樹打分后,每個分枝就都得出分值,計算機會給你換算成bootstrap值。重排的序列有很多組合,值越小說明分枝的可信度越低,最好根據數據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構樹方法和模型。
根據Baron和Kenny的解釋,通俗地講,就是自變數通過中
介變數對因變數產生作用。中介變數的作用原理如圖1所示。
其中,c是X對Y的總效應,ab是經過中介變數M的中介效應(mediatingeffect),c’是直接效應。當只有一個中介變數時,效應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為:c=c′+ab。
在統計中,中介變數的效應可以通過Bootstrap的方法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