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石

李廣射石

漢代故事,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反映了李廣的勇武,後世多有為此事所作詩詞。

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

原文


養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先也。——《呂氏春秋·精通》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①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②象其形為③溲器。示厭辱之也。他日復獵於冥山之陽。又見卧虎。射之。沒④矢飲⑤羽。進而視之。乃石也。其形類虎。退而更射。鏃破簳折而石不傷。余嘗以問⑥楊子云。子云曰。至誠則金石為開。余應之曰。昔人有游東海者。既而風惡船漂不能制。船隨風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侶歡然。下石植纜。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沒。在船者斫斷其纜。船復漂蕩。向者孤洲。乃大魚。怒掉揚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風雲。在洲死者十餘人。又余所知陳縞。質木人也。入終南山採薪還。晚趨舍。未至。見張丞相墓前石馬。謂為鹿也。即以斧撾之斧缺柯折。石馬不傷。此二者亦至誠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無以應余。 ——《西京雜記卷五》

譯文


《呂氏春秋·精通》 譯文
養由基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神射手,“百步穿楊”的締造者也。根據註釋,這段話里的“先”為“兕”的誤字,也就是“老虎”。翻譯過來就是:
養由基看到一塊大石,以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結果整個箭桿都射進石頭裡,只剩下箭羽露在外面。
《塞下曲》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颯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天亮去尋找那隻箭,已經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史記-李將軍列傳》譯文
李廣打獵時看見草叢中的一塊大石,以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結果整個箭頭都射進石頭裡,只剩下箭桿露在外面。李廣多次重複,但是箭沒再能射進石頭裡。李廣以前住過的郡里曾經有老虎,他親自嘗試射殺了它。在右北平住時李廣射過老虎,老虎跳起來傷到了李廣,李廣也射殺了它。
《西京雜記卷五》譯文
李廣和子弟們有一次在冥山的北面打獵,發現一隻老虎趴在草叢裡,李廣拉弓射虎,一箭就將老虎射死。李廣用老虎的頭骨做枕頭,用來顯示他的武勇。並將自己的便器用銅鑄造成老虎的形狀,用來表示老虎不過如此(被自己一箭射死)。後來,李廣他們再次在冥山南面打獵,又發現一隻老虎負在地上,李廣再次拉弓射虎,箭矢的尾羽都射進去了。他們大著膽走進去細看,發現原先以為的卧虎竟是石頭,李廣見箭射入石頭,於是乎試射了幾箭,箭頭都射鈍了,石頭也沒有射入。我曾經將這件事告訴楊子云,楊子云說:”金石也畏懼做事誠懇的人啊!”,我和楊子云說:”以前有人在東海出行,海面突然起了大風,船被風浪推動讓船上的人不能控制,最終船順著風浪漂到不知是什麼的地方去了。就這樣漂了一天一夜后,人們發現了一個小島,同行的都非常高興.人們放下纜繩和沉船石,將船靠在小島上,併到小島上做吃的。誰知吃的還沒有弄熟,小島就不見了,船也有被拉沉的跡象,留在船的人趕忙將纜繩砍斷,船又隨著風浪飄蕩。原來人們以前以為的小島是頭大魚,那頭大魚因被火燒疼,激怒之下迅速的沉入水下,登上小島的十幾人都死了。還有我所知道的砍柴陳縞,陳縞有一次到終南山去砍柴,回家時天已經黑了。快到了家時,路過張丞相墓。天太黑,他將張丞相墓前的石馬誤以為是鹿,他便用斧頭去砍,結果斧口砍缺了,斧柄折斷了,石馬還是沒有損傷.這兩個例子上的人物做事夠誠懇吧,最終還是溺死的溺死,斧頭還是壞了,哪兒見到金石被他們感動?”楊子云回答不出我的提問。

點評


本意解釋是,當人在遇到危急情況的時候,能作出超出以往的表現;
同時也藉以形容人或者團體,能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就能避免出現死於安樂的情況發生。
與"至誠則金石為開"這句話相關的成語是什麼?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詞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注音】: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釋義】: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事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貞心不寐,死後重諧。”

字譯


①髑髏:頭骨
②象:模仿
③溲:排瀉小便
④矢:指箭頭
⑤飲羽:指箭竿上的羽毛正好露在外面
⑥及:等到
⑦更:重複
⑧嘗: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