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是1988年2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安楨、武春發。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防治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本書主要供中醫、西醫骨傷科醫生使用,也可供教學、科研及共他醫務人員參考。
《中醫骨傷科學》是我社出版的中醫大型臨床高級參考書之一,由誇國22所高等中醫院、校、所的40多位頗有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合作縮寫。本書共分七篇,三十六章。第一篇為總論,包括骨傷科的發展史、病因病機、辨證、整骨手法、固定方法、藥物治療、練功療法、針刺及急救等內容。第=篇為骨折,重點介紹了各種骨折的診斷、整復手法及固定等內容。第三篇為脫位與關節錯縫,主要介紹了各種脫位與關節錯縫的治療手法。第四篇為傷筋,對不同部位的傷筋詳加別論。第五篇為內傷,詳細闡述了中醫對內傷的診治特點。第六篇為骨關節病。第七篇為附篇,包括骨科檢查法、全國骨傷科名老中醫手法薈萃及骨關節手術滅路等內容。書末為附方索引。壘書約110萬字,1490幅圖,內容豐富、實用,是我國目前較大的一本中醫骨傷科參考書。
第一篇總論1
第一章骨傷科發展史1
第一節歷代發展概況1
第二節基本理論的形成2
第三節診療技術的發展4
第二章病因病機11
第一節病因11
第二節病機14
第三章辨證25
第一節骨傷科四診25
第二節辨證方法37
第四章骨傷科手法51
第一節正骨手法53
第二節上骱手法57
第三節理筋手法61
第四節手法的操作要求74
第五節手法的練習75
第五章固定方法77
第一節夾縛固定77
第二節持續牽引85
第三節手術內固定92
第六章藥物治療103
第一節內治法104
第二節外治法112
第七章練功療法117
第一節練功療法的種類119
第二節練功的作用及注意事項120
第三節練功姿勢122
第八章針刺及其他療法138
第一節針刺療法138
第二節拔火罐療法142
第三節水針療法143
第四節離子透入療法146
第九章刨傷急救147
第一節歷代創傷急救的經驗147
第二節創傷急救處理151
第三節創傷性休克152
第四節創傷后呼吸窘迫綜合征156
第五節擠壓綜合征159
第二篇骨折163
第十章骨折概論163
第一節骨折的定義、病因、移位和分類163
第二節骨折的診斷167
第三節骨折的併發症169
第四節骨折的癒合過程173
第五節骨折臨床癒合標準和骨性癒合標準175
第六節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176
第七節骨折的現場救護178
第八節骨折的治療182
第九節開放性骨折的處理187
第十節骨折畸形癒合、遲緩癒合和不癒合191
第十一章上肢骨折196
第一節鎖骨骨折196
第二節肩胛骨骨折201
第三節肱骨外科頸骨折205
第四節肱骨幹骨折214
第五節肱骨髁上骨折220
第六節肱骨髁間骨折228
第七節肱骨外髁骨折232
第八節肱骨內上髁骨折236
第九節尺骨鷹嘴骨折240
第十節橈骨頭骨折242
第十一節橈、尺骨幹雙骨折245
第十二節橈骨幹骨折253
第十三節尺骨幹骨折254
第十四節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256
第十五節橈骨下1/3骨摺合並下橈尺關節脫位261
第十六節橈骨下端骨折265
第十七節腕舟骨骨折272
第十八節掌骨骨折275
第十九節指骨骨折279
第十二章下肢骨折283
第一節股骨頸骨折283
第二節股骨粗隆間骨折288
第三節股骨幹骨折290
第四節股骨髁上骨折295
第五節股骨髁部骨折296
第六節髕骨骨折297
第七節脛腓骨幹雙骨折301
第八節脛骨髁骨折305
第九節脛骨幹骨折307
第十節腓骨幹骨折307
第十一節踝部骨折308
第十二節距骨骨折315
第十三節跟骨骨折319
第十四節足舟骨骨折327
第十五節跖骨骨折329
第十六節趾骨骨折330
第十三章軀幹骨折331
第一節寰、樞椎骨折與脫位337
第二節頸椎骨折與脫位339
第三節胸腰椎骨折和脫位342
第四節骨盆骨折346
第五節肋骨骨折349
第三篇脫位與關節錯縫351
第十四章脫位351
第一節脫位概論351
第二節下頜關節脫位354
第三節胸鎖關節脫位356
第四節肩鎖關節脫位358
第五節肩關節脫位360
第六節肘關節脫位365
第七節腕部脫位372
第八節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脫位376
第九節髖關節脫位377
第十節膝關節脫位393
第十一節踝關節脫位399
第十二節距骨脫位403
第十三節跖跗關節脫位409
第十四節跖趾關節脫位409
第十五節足趾間關節脫位411
第十五章關節錯縫412
第一節關節錯縫概論412
第二節下頜關節錯縫414
第三節上肢關節錯縫416
第四節下肢關節錯縫423
第五節軀幹關節錯縫432
第四篇傷筋444
第十六章傷筋概論444
第一節傷筋的病因444
第二節傷筋的分類446
第三節傷筋的臨床表現與診斷447
第四節傷筋的併發症449
第五節傷筋的治療450
第十七章上肢傷筋456
第一節肩部及上臂傷筋456
第二節肘部及前臂傷筋473
第三節腕及手部傷筋483
第十八章下肢傷筋500
第一節髖及大腿傷筋500
第二節膝關節及小腿部傷筋506
第三節踝及足部傷筋521
第十九章軀千傷筋536
第一節頸部軟組織急性損傷536
第二節落枕538
第三節頸椎病539
第四節急性損傷性腰痛545
第五節慢性腰痛571
第五篇內傷579
第二十章內傷概論579
第一節內傷的定義與分類579
第二節內傷的病因病機580
第三節內傷的臨床表現583
第四節內傷的辨證診斷591
第五節內傷的治療方法593
第二十一章損傷內證601
第一節損傷血證602
第二節損傷疼痛606
第三節損傷昏厥608
第四節傷后發熱609
第五節損傷眩暈612
第六節外傷驚悸613
第七節心煩不寐614
第八節傷后健忘615
第九節視聽障礙616
第十節損傷口渴617
第十一節損傷腹張618
第十二節損傷嘔吐619
第十三節傷后便秘620
第十四節傷后食少621
第十五節損傷喘咳622
第十六節損傷痿軟623
第十七節傷后癃閉624
第十八節損傷麻木626
第十九節損傷痹證628
第二十二章頭部與軀千部內傷631
第一節頭部內傷631
第二節胸部內傷638
第三節腹部內傷642
第四節腰部內傷646
第二十三章四肢擠壓傷及其併發症654
第一節四肢擠壓傷654
第二節筋膜間隔區綜合征656
第六篇骨關節疾病658
第二十四章骨關節組織形態658
第一節骨的組織結構658
第二節骨質的形態659
第三節骨的血液供應659
第四節骨骼細胞的來源及功能660
第五節骨細胞動力學661
第六節骨組織的成分662
第七節關節結構663
第二十五章骨的代謝665
第二十六章骨的發育及生長678
第一節骨的發育678
第二節骨的生長679
第三節骨折的癒合680
第二十七章骨蕾養發育不良683
第一節全身先天性紊亂683
第二節局部先天性紊亂689
第三節全身後天紊亂、營養不足或代謝紊亂699
第四節全身後天性內分泌紊亂701
第五節全身後天紊亂多發骨質病態沉積702
第六節全身及局部均可出現的後天紊亂703
第二十八章骨非化膿性炎定706
第一節骨骺骨軟骨炎706
第二節骨關節炎710
第二十九章非化膿性關節炎717
第一節歷節717
第二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18
第三節病灶性關節炎722
第四節經絕期關節炎722
第五節創傷性關節炎722
第六節夏科氏關節炎723
第七節痛風性關節炎724
第八節強直性脊柱炎725
第九節萊特爾氏病727
第十節牛皮癬性關節病728
第十一節血友病性關節炎730
第三十章骨關節化膿性炎症731
第一節化膿性骨髓炎731
第二節化膿性關節炎735
第三節骨與關節結核737
第三十一章影響關節的骨病764
第一節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對關節的影響764
第二節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的痛風性關節炎764
第三節骨質軟化症與關節炎764
第四節類脂質沉積症764
第五節骨髓瘤病的關節損害765
第六節青年性低鉀症765
第七節指端肥大症765
第八節錫克氏貧血症765
第九節與骨關節有關而少見的骨病765
第三十二章骨腫瘤768
第一節骨腫瘤概論768
第二節良性骨腫瘤775
第三節惡性骨腫瘤786
第四節骨轉移性腫瘤794
第三十三章急性脊髓前角灰白質炎后遣症797
第一節急性脊髓前角灰白質炎797
第二節急性脊髓前角灰白質炎肌癱瘓晚期後遺症802
第七篇附篇803
第三十四章骨科檢查法803
第一節骨科檢查法概論803
第二節軀幹部的檢查法806
第三節上肢的檢查法811
第四節下肢的檢查法815
第五節神經檢查824
第六節X線檢查845
第七節造影檢查848
第八節肌電圖檢查852
第九節CT檢查854
第十節放射性核素骨掃描檢查854
第三十五章名老中醫手法薈萃857
王子賓士傷手法857
石氏理傷手法858
劉壽山治傷手法簡介861
杜自明理筋正骨基礎手法868
何竹林治傷手法877
林如高正骨手法特點878
鄭懷賢正骨手法簡介881
郭氏(平樂)正骨手法885
梁鐵民手法簡介887
魏指薪手法介紹890
第三十六章骨關節手術入路895
第一節肩胛帶895
第二節肩關節898
第三節肱骨903
第四節肘關節905
第五節橈骨與尺骨909
第六節腕關節912
第七節手915
第八節脊柱917
第九節骨盆930
第十節髖關節932
第十一節股骨935
第十二節膝關節938
第十三節脛骨與腓骨940
第十四節踝關節與足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