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陸運動

造陸運動

造陸運動是指地殼大範圍的上升和下降運動而形成了陸地。

基本資料


地殼大範圍的上升和下降運動。常影響到大陸及大洋盆地的大部或全部。其速度慢、幅度小、範圍廣,常引起大面積海侵和海退。在其作用下,地殼上升時形成不高的陸地,地形起伏不大;地殼下沉時形成低緩的平原或淺海。在整個地質歷史中,升降運動交替進行,地殼升降部分的輪廓、大小和分佈位置不斷改變。造陸運動的結果在地貌上表現為寬廣的大陸、高原及低緩的海盆地、陸上大盆地,以及寬闊舒緩、平面輪廓呈不規則圓形和各種多邊形的褶皺和斷塊山地,分別反映地殼撓曲升降和斷層作用的範圍。造陸運動也可形成地塹型斷陷谷地和成行斷塊組成的盆山相間地形。地槽學說認為,造陸運動與造山運動是兩種最基本的地殼運動形式,造陸運動作用區,岩層不變形或僅有舒緩的褶曲和局部斷裂,是現代大陸的核心和主體,故稱地台。地台區雖較穩定,但也在不斷地活化,向地槽區發展,故造山運動與造陸運動的劃分是相對的。現代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大範圍輕微的升降是板塊水平運動過程中波動的結果,地殼穩定區是板塊腹地,活躍區(或地槽)是板塊邊緣。隨著板塊間的相互作用、板塊的範圍和位置不斷變化,穩定區與活躍區也隨之變動。

相關條目


地理科學自然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