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嶺

天下第十八福地

蘇仙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主峰海拔526米,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勝地”的美稱。蘇仙嶺因蘇仙神奇、美麗的傳說而馳名海內外,嶺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轉刻在蘇仙嶺的岩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

建設背景


位於郴州市蘇仙區城區(郴州沿江商住區區北),大門位於蘇仙南路,嶺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蘇仙嶺的岩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曾幽禁於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1997年,蘇仙嶺又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旅遊架空索道。坐上索道,放眼眺望,郴州城區、武廣客運專線郴州段全部盡收眼底。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遊覽處。桃花居是遊客登山的起點,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別緻。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內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岩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禦寒。現洞口塑有大小二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隻白鶴,姿態各異,趣味天成。
從白鹿洞拾級而上,約100米,有一圓柱綠瓦,翹角飛檐的護碑亭,亭內有一塊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塊摩崖石碑,這就是“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學家蘇軾為該詞寫的跋和米芾的書法。蘇仙觀立於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築形式的廟宇,雕樑畫棟,綠瓦朱欄,宏偉肅穆,是蘇仙嶺的主要景點。整個建築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稱“屈將室”。
蘇仙嶺
蘇仙嶺

主要景觀


桃花居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遊覽處。
桃花居是遊客登山的起點,它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環境幽雅別緻。

白鹿洞

洞內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岩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白鹿洞為石灰岩溶洞,洞廳軒敞,石筍、石柱和石鐘乳千奇百怪,比比皆是,且有清泉長流,映帶左右,真如童話世界一般。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禦寒。現洞口塑有大小二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隻白鶴,姿態各異,趣味天成。

三絕碑

位於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為摩崖石碑,高52厘米,寬46厘米,刻有秦觀《踏莎行郴州旅社》詞和蘇軾跋,行書,計11行,每行8字,乃米芾手跡。時人稱“秦詞”、“蘇跋”和“芾書”為“三絕”。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鄒恭將“三絕”翻刻在崖壁上,稱“三絕碑”。三絕碑是寶貴文物,今依崖建有綠頂紅柱的護碑亭進行保護。過三絕碑后登山,行2公里左右,經2座石亭可至蘇仙觀。蘇仙觀有正殿三進,殿門有額曰:"天下第十八福地"。正殿分上、中、下三廳,上廳供記蘇仙童年塑像,正殿兩邊還有偏殿。登蘇仙觀遠眺,可見連綿群山起伏若海中波濤,景色飄緲,秀美異常。

蘇仙觀

位於嶺頂,始建於唐,重修於清。其大殿翠瓦飛檐,巍峨壯觀,所供蘇仙塑像,慈眉善目,頗有仙風道骨。觀後有一巨石突立在崖前,相傳是蘇耽跨鶴飛升處,故稱升仙台或跨鶴台。蘇仙觀立於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築形式的廟宇整個建築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稱“屈將室”。
在唐代,蘇仙嶺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蘇仙嶺原名牛脾山,滿山古松籠翠,崗巒雲霧繚繞,構成“蘇仙雲松”的奇觀,史稱郴陽八景之首。西漢文帝時,郴人蘇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蘇仙嶺。古老的歷史,瑰麗的風景。召喚著歷代名人騷客瀏覽觀光,書寫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詞章歌賦。留下眾多流傳千古的文物古迹。宋代大詞人秦少游被貶郴州后,曾寫下名詞《踏莎行·郴州旅舍》。蘇東坡為該詞作跋。米芾書寫秦詞及蘇跋,經人刻石成碑,世稱“三絕碑”。西安事變后,1938年春,張學良將軍曾被蔣介石幽禁於蘇仙觀內,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上下兩千年,蘇仙嶺香火鼎盛,歷久不衰。一九八七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蘇仙嶺風景名勝區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屈將室

屈將室在蘇仙嶺絕頂蘇仙觀東北角兩小間房,門前有楹聯一副:請戰有功當年臨潼已兵諫,愛國無罪此日南冠作楚囚。橫聯:屈將室。楹聯墨底綠字。抗日戰爭時期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曾被幽禁在這裡。
"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時刻不忘抗日救國,力主停止內戰。1936年12月12日,他與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一事件對於停止內戰、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對日作戰,起到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作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將軍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蔣囚禁。從此,張學良將軍開始了他的囚禁生涯。從1936年底至1946年底的十年間,張學良將軍先後在中國大陸被轉移了12處囚禁場所。郴州蘇仙嶺是第六處。
在這裡,張學良將軍壯志難酬,有家難歸,有國難報,揮筆在牆上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幾個大字。字裡行間無不飽含了少帥滿腔愛國情懷卻難展宏圖的抑鬱之情。曾經住過的這間廂房窗前的桂花樹上,留下了因將軍憂憤難泄而拔槍怒射所形成的累累彈痕。
後來,人們將曾經囚禁張學良將軍的廂房開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1996年,在"九·一八"事變65周年的時候,蘇仙嶺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對屈將室進行了重新修復。修復工程分室內、室外兩部分。室內工程由前言、展覽、囚禁三部分組成。前言、展覽部分做了翻新改造和內容充實調整。展室內容分張學良將軍青少年時期、西安事變、幽禁歲月三部分,總計166件文字圖片資料。對囚禁部分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作了內容補充。室外工程新建了二層仿古建築"少帥亭"和四十餘米長的游道。

石刻崖

位於郴州市蘇仙嶺風景區。蘇仙嶺石刻共有30餘塊,為唐、宋、明、清幾代文人騷客、遊客所題刻,楷、行、草、隸、篆各體書法均有,字形大則如斗,細則如蠅,現字跡清晰,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蘇嶺雲松

蘇嶺雲松由白鹿洞至蘇仙觀,共登1760級台階,兩側古松挺秀,枝葉如雲,故稱蘇嶺雲松。蘇嶺雲松有一奇,即其枝葉皆伸向西南。相傳蘇母住在蘇仙嶺之西南時,令其子蘇耽日夜思今,此情此景感動了蘇嶺雲松,便將枝葉一齊指向西南,以昭示世人勿忘母恩。這個美麗傳說,至今尚有積極意義。

萬福山

蘇仙嶺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山頂石壁有"壽山"大字石刻。山下造石成山,其上刻有許多"福"字,其字體都出於自唐太宗以來十八代名君之手。題名"萬福山",暗寓蘇仙嶺即為"福地"也。傳說從此經過,摸一摸"福"字,數一數"福"字,則會洪福齊天。

觀景台

在蘇仙嶺頂峰,沐浴著燦爛陽光,蘇仙嶺觀景瞭望平台顯得格外雄偉。從景觀橋到瞭望台,腳下是青山綠樹,遠處是林立高樓。站在最高處鳥瞰,美麗郴城盡收眼底,四面青山環繞郴城,給人以“無限風光在險峰,如登仙境”的美妙體驗。
蘇仙嶺
蘇仙嶺

文化活動


軼事典故

民間傳說
西漢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住著一戶姓潘的人家。有一天年方二八的潘家姑娘到郴江邊洗衣服,從上游漂來的一根紅絲線纏住了她的手指,潘姑娘想用牙齒咬脫紅絲線,不料紅絲線卻溜進了她的肚子里。不久潘姑娘懷孕了,後來她躲到離家不遠的牛脾山桃花洞里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蘇耽。蘇耽沒有衣服,洞外水池邊的白鶴用自己的雙翼覆蓋著他;沒有奶吃,洞里的一隻白鹿就用奶水哺育他。蘇耽長大懂得孝敬母親,尊敬呵護他的白鶴和白鹿,後來他得異人傳授仙術,13歲時修道成仙,跨鶴飛去。
人們為了紀念蘇耽,把牛脾山改名為蘇仙嶺,把桃花洞改名為白鹿洞,並在蘇仙嶺頂上建造了蘇仙觀。
【蘇仙賦】
作者:虛無
此賦因有感於駐郴三年而作,雖人鳥獸散卻不曾忘懷,明己心智,兼懷昔人。
乙丑末寒。元朔未至。曾記與昔人游於郴水河畔之蘇嶺。虛無神似,飄邈飛仙,拾階而上,觀春風浮曉,覽日月輪迴。少暇,日升於雲霧相接,風起於凌霄無邊,欲分似合,掃月揭輝。
東方既紅,與昔興盡步晨而歸。千百步現一亭,欲小憩一二,卻見亭內一巨青石碑。始觀日出匆匆未嘗盡覽,遂駐足而觀之,上勒《踏莎行》,又聞今世因米字。蘇跋。秦詞而名其“三絕”。昔人有感青石所勒曰:繁華似夢,迷惘孤寂,閉寒斜暮,濟天下無尋處。十年寒窗,本居廟堂,熱血難誦,可惜失火池魚。無妄災禍,全因命生,皆為運止。然乎?
閑人答曰:定中萬變,萬變終定。順其道者而成命,逆其道者而成運。此乃前人所悟,其本屬神,神受於人,神且不存,何受於人。是道亦為怪也,源命運之說猶之乎混沌如無物。
昔人不言,眉目緊鎖,神似索思,欲怒還抑。
閑人觀其色變繼而言之:言非悅人。如草木一秋,縱橫不一。似東逝之水,息而不止。獨樹一幟,不為嘩眾。自成其說,不計得失。然則與諸子並駕,同聖人齊驅。吾言既此,而釋乎?
昔人顰解首肯,繼同行而歸之。
蘇仙嶺
蘇仙嶺

相關人物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江蘇高郵人,蘇東坡的弟子,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曾經受蘇軾的推薦而應召進京,當過國史編修。後來,因新舊黨朋之爭受牽連,屢遭貶謫,最後被削官去職,於紹聖三年,流放到當時被稱作蠻夷之地的郴州。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79年),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秦觀在郴州簡陋的旅舍,想到自己屢遭排斥、打擊,心中憤憤不平,便借景抒情,發泄幽怨,寫下了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殘陽樹。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軍鄒恭把原碑拓上,轉刻在蘇仙嶺白鹿洞的大石壁上。八十年代初,郴州市又把原拓放大刻在這塊石壁,重修護碑亭。於是就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三絕碑"。關於蘇仙嶺三絕碑碑文,有許多版本。差異主要集中在四個地方。以蘇仙嶺三絕碑現有碑文為例,即"知何處"、"殘陽樹"、"本自繞"、"可堪"四處。與蘇仙嶺三絕碑現有碑文一樣的有:《湖南通志》、嘉慶《郴州總志·藝文·詞》。《萬曆郴州志》為"知何處"、"斜陽暮"、"本自繞"、"可堪"。《嘉慶郴縣誌》為"知何處"、"殘陽樹"、"本自繞"、"可堪"。《湖南地理志》為"無尋處"、"斜陽暮"、"本自繞"、"可憐"。《宋詞選》(胡云翼)、《詞苑叢談》(清)、《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為"無尋處"、"斜陽暮"、"幸自繞"、"可堪"。關於蘇仙嶺三絕碑碑文差異,古今文學界一直都有爭議。如:《野客叢書》、《詞品》、《詩話》、《詞苑叢談》、《貴耳集·卷下》等書都有討論。不過,竊以為蘇仙嶺三絕碑現有碑文當為秦少游填詞時原稿。其他版本碑文,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文人抄摘修飾異化或者避諱替詞而來。
為了紀念秦觀這位著名的文學家,郴州人民在三絕碑亭的左側立了秦觀的銅像。1989年在遇仙橋對面的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建築風格建了一座宋代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內設三牆門樓。原湖南省政協主席劉正手書門樓匾額上"郴州旅舍"四個大字。1990年,全國第三屆秦少遊學術研討會在郴州舉行,秦學會副會長、秦少游的第33代孫、揚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秦子卿參加了那次會議。展覽室門額"淮海遺芳"及其楹聯,就是秦子卿撰寫的。
從1956年起,三絕碑先後4次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目標


"三絕碑"是郴州市著名的文物古迹,碑址在蘇仙嶺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境內,緊鄰郴州市城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有十大著名"三絕碑":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嶺三絕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河南臨穎《上尊號與受禪碑》、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開善寺《寶志公象贊詩碑》、陝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鄭州《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石碑》,蘇仙嶺三絕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絕碑"之首。在1960年3月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到南方視察,接見了原郴州地委書記陳洪新。會談中,毛主席兩次問到三絕碑的保護情況,並侃侃而談,介紹講解了秦觀作詞的歷史背景和該詞的藝術價值。
其後,陳洪新書記專程到郴州師專請教古漢語教授單澤周先生。會談后,大家才知道三絕碑就在蘇仙嶺白鹿洞上面。隨後,單澤周先生與地委領導一同前往蘇仙嶺。在叢叢荊棘中,人們發現了三絕碑。所幸三絕碑尚存完好。
1963年3月,當時任中共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來郴州視察,登蘇仙嶺三絕碑處覽"秦詞"后,"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於社會主義時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闋,以資讀詞者作今昔之對比,而更努力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押秦詞原韻填詞《踏莎行》:
"翠滴田疇,綠漫溪渡,桃源今在尋常處,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樹。
橋躍飛虹,渠飄束素,山川新意無重數。郴江北向莫辭勞,風光載得京華去!"
陶鑄同志的詞謳歌了英雄的人民和偉大的時代,一洗秦(少游)詞幽怨哀愁之情,高揚了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業績的時代旋律。陶鑄詞也被刻在石上,置於三絕碑護碑亭內。和三絕碑一道,成為蘇仙嶺一處美麗燦爛的風景。那麼,三絕碑的"三絕"到底是指什麼呢?
"三絕碑"所謂"三絕"指的是秦詞、蘇跋、米書"三絕",即秦少游作詞、蘇東坡寫跋、米芾書法。

民俗文化

郴州是個多民族地區,有漢、瑤、蒙、畲、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東方、納西、柯爾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個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郴州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風俗。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戲劇有:崑劇、祁劇、京劇、越劇、花鼓戲、花燈戲、皮影戲及雜技等。其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崑劇最負盛名,擁有全國六大崑劇院團之一的湖南省崑劇團。郴州傳統習俗極為豐富,計有安仁趕分社、瑤族起春節、瑤族團圓節、瑤族盤王節、伴嫁哭嫁及遍布農村各地的趕圩場等。
安仁趕分社始於宋朝,是為紀念炎帝神農而流傳下來的民間盛會,屬獨有的民俗節日。每年農曆春分節前後,四面八方的人們齊集安仁縣城,進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藥材、谷種、農具、農副產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動。趕分社期間,草藥市場上擺滿從各地甚至東南亞各國採集而來,涉及數百科近千種的中草藥。近些年來,當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經貿唱戲,“興千年葯市,招天下客商”,使趕分社這一傳統習俗煥發了勃勃生機。瑤族起春節起春節是瑤族人民的春耕紀念節。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一日,瑤人手持綠葉青枝,敲鑼打鼓,齊集盤王廟,舉行祭春活動,祭祀山川大地,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瑤族團圓節,是為紀念瑤族先祖六男六女受封婚配,團圓成親之日。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瑤人殺牲慶賀,喜氣洋洋。入夜,敲鑼打鼓,到村外燃燒篝火,舞動火龍火獅,圍堂歌舞,直到深夜甚至通霄達旦。瑤族盤王節是瑤族最隆重、最神聖的傳統節日。自農曆十月十六日起,瑤人在盤王廟裡舉行“還盤王願”的祭祀活動,歷時7天7晚或5天5晚。節日期間,既有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也有吟、唱、頌、歌、舞、表演、對白、說笑、與客人對唱等娛樂活動。趕圩場郴州自古以來就有趕圩場的風俗。自明代以來,郴州民間在水陸交匯處及城鎮周圍設置圩場(集市)進行商品交易。交易日期或“一、四、七”或“三、五、八”或“三、六、九”,各地依習俗而定,沿襲至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圩場貿易活動日益活躍,成為農村商品流通的一個主渠道,形成了一批享譽整個湘南地區的大圩場,如嘉禾縣塘村鎮圩場、永興縣馬田鎮圩場、蘇仙區良田鎮圩場等。
伴嫁哭嫁是舊時流行全市農村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婚禮習俗,伴嫁、哭嫁,嘉禾縣稱“坐歌堂”,桂陽縣叫“坐花筵”,蘇仙區謂“坐花園”。伴嫁唱的歌,嘉禾縣叫“伴嫁歌”,桂陽縣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縣叫“哭嫁歌”,汝城縣叫“哭喂喂”。名稱雖不一致,但內容大體一致,其歌詞是出嫁閨女哭訴父母養育之恩,哭訴伴嫁姑娘、姐妹之間的離別之情,更多的是表達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以及對美滿婚姻的嚮往。伴嫁哭嫁歌曲調淳樸簡潔,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感很強。演唱時均無樂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對唱、輪唱、邊說邊唱、邊舞邊唱、哭唱、罵唱等。
蘇仙嶺
蘇仙嶺

旅遊信息


地方特產

玲瓏茶“生在高山上,長在去霧中”的玲瓏茶,是桂東縣八面山茶樹嫩芽精製而成,條索緊細捲曲,頭狀若環鉤勻整,色澤隱翠油潤,銀毫顯露閃光,香氣高純持久,湯色杏綠明亮,滋味醇原鮮爽,屬高檔綠茶精品。199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1年獲中國食品工業首屆優秀新產品獎,1994年獲首屆“湘茶杯”金獎和第五屆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龍鬚草席在湘南山區的臨武縣,出產一種冬暖夏涼,四季咸宜的龍鬚草席。龍鬚草在北宋末年就已開始生產,是臨武縣傳統名牌工藝品。50年代曾在萊比錫世界工藝博覽會上獲獎,被譽為"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是出口免檢產品,龍鬚草席的生產工藝十分講究,采草、配料、編織、加工都有嚴格的要求。採收時,要選擇晴天夜晚多露的天氣,爬上高山陡嶺,用手扯下。採下的龍鬚草要馬上加工,一般要在三天之內完成"三煮三曬"、"兩浸兩露"等工序,直至綠草變成金黃色或白色,再一根根挑選草料,把帶有麻點或脆硬的草剔除,才能織席。
龍鬚草席光滑柔軟,色澤清雅,花紋秀麗,給人以素靜大方的感覺。睡在上面,冬不涼身,夏能爽汗,特別適合老幼體弱者夏天使用。

公交路線

公交蘇仙嶺站:20路27路28路51路
公交郴州師專站:15路蘭19路(內環)紅19路(內環)28路29路35路51路5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