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壤土

沙壤土

沙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佔80%,黏土佔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於壤土與沙土之間的土壤。該土壤養分含量較高。

基本介紹


● ● 土層深厚,有效土層厚度大於1.0米(包括沙土地)。
● ● 土壤質地較輕。黑楊派樹種(如歐美楊107、108楊等)以中壤土和重壤土生長最好,沙壤土和沙土次之;白楊派樹種(如毛白楊)可在較重土壤上生長。
● ● 地下水位適宜。楊樹生長適宜的地下水位應在1.5米左右,生長期內地下水位應在1米以下,不低於2.5-3米。
● ● 土壤養分含量較高。最低要求:有機質含量大於0.4%,含氮大於0.03%。
● ● 土壤無鹽鹼或輕度鹽鹼。土壤含鹽量宜在0.1%以下。

釋義


砂質壤土雖含砂量仍相當多,但因亦含有少量坋粒及粘粒,具有土粒間之結合性。干時可成塊,但易破碎,濕時可感覺粘性,所握成之土塊,小心撫弄之不致破碎。以手搓之可成為易碎之粗條。

土壤分類


土壤質地系指組成土壤的砂粒、坋粒及粘粒等不同大小之礦物粒子的含量百分比,一般大於2mm以上之石礫則不考慮在內。
土壤質地可說是支配土壤特性的根源,因所組成土粒大小和不同大小土粒之含量不同,可引起不同土壤理化性,如黏著性、可塑性、保水力、抗蝕性、通透性、離子交換能量及緩衝作用等性質。
所以無論從土壤生成、土壤分類或土壤利用觀點上,土壤質地是最先被考慮之土壤性質。
因組成土壤物質之土粒大小為漸變性,所以須要以人為方法,按土粒大小對土壤理化性質及植物生長之影響力之相似性,將大小相近之土粒歸類為三級,即砂粒、坋粒及粘粒。各級之粒徑範圍,因其觀點不同,各國方法略有不同。

劃分標準


粘土成分大於80%左右的稱為粘土,60%左右的稱為粘壤土,40%左右的稱為砂壤土,20%左右的稱為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