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省屬公辦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涵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以及交通運輸工程四個一級學科領域,具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以及博士后完整的培養體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智能交通、車輛電子技術等專業特色。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網路與信息技術、軟體工程理論及應用、信號處理理論及應用、交通信息與通信技術、智能交通系統理論及應用、交通信息分析與處理、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與自動化管理、智能測控系統。
在信息學科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分散式網路測控技術、計算機視覺與圖形圖像處理、系統模擬理論與應用、信號檢測與處理理論、軟體工程理論及應用。
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車輛與道路智能檢測技術、交通信息採集處理理論與方法、道路交通控制理論與方法、現代交通系統建模與模擬、智能交通系統理論及應用、交通行業信息化理論及工程應用。

科研成就

學院研究工作成績顯著。近3年來,編寫出版各類教材、科研專著、譯著30餘部;承擔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150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以上教學與科研成果獎9項,申請並獲得國家專利20餘項,獲得國家軟體著作權40餘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400餘篇。
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學科體系

博士學科2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
碩士學科6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信號與信息處理
工程碩士學科2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
高校教師在職碩士學科2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專業(方向)7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信息工程方向)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物聯網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70人,其中教授22人(含兼職教授3人,其中外籍兼職教授2人),副教授50人,博士生及碩士生導師3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部級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陝西省“三五”人才1人。具有博士學位50餘人,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達到75%。在學院科研實力不斷加強的同時,本科教學質量也得到有效的保障,師資隊伍結構漸趨合理。

人才培養

學院自從1978年以來,歷屆的本科、碩士及博士畢業生中,絕大多數已成為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交通信息與控制等領域的骨幹力量。現有在校本科生1500餘人,博、碩士研究生200餘人。該院2001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獲得者江楓同學,被評為全國三好學生。

院系概況

學院下設6個系(部):計算機科學系、交通信息工程系、軟體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計算機基礎教學部;3個實驗室(實驗中心):計算機專業實驗室、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實驗室、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研究所(研究開發中心):計算機應用研究所、電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交通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計算機軟體研究開發中心、長安交技智能交通研究所,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名稱系部介紹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要承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點的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任務。設有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和軟體研發中心兩個研發機構。計算機科學系現有專任教師13人,1名兼職教授。其中教授4人(1名兼職美籍教授),副教授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12人,高級職稱高達57%,是一支年輕的、肯於奉獻、業務精幹、發展勢頭良好的教學科研隊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於198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生規模約220人,已連續招生20屆,是校級名牌專業。目前已發展成為從本科、碩士到博士(掛靠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全方位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生畢業後主要在IT行業從事項目的開發,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系
交通信息工程系成立於2007年9月,是為了適應交通行業對信息類工程技術人才的實際需要以及國家對交通信息化建設發展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優化長安大學學科專業結構,提升長安大學在交通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影響力,拓展長安大學本科學生的就業面而專門設立的一個教學單位.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3人,在讀碩士1人.
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測控技術、網路與通信技術、電動汽車技術、交通信息技術、ITS技術、光電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小波理論及應用.
交通信息工程系設有“交通信息工程”和“網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計劃於2008年開始招生。
“交通信息工程”專業計劃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碩士研究生15餘人;“網路工程”專業計劃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碩士研究生15餘人。
“交通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交通行業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交通信息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與應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網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科研、教育、醫療、公司、廠礦等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培養具有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集成和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軟體工程系
軟體工程系創建於2007年,主要承擔軟體工程專業本科生、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任務。軟體工程系現有教師13人(專職教師11人,兼職教師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青年教師7人,博士指導教師1人,碩士指導教師4人,兼職教師分別為美籍軟體工程專家常心泰博士和美國南伊利諾伊斯大學車敦仁教授。目前,軟體工程專業共開設了包括程序設計基礎精品課在內的三十餘門專業課,其中50%以上課程與最新軟體技術相結合。
主要研究方向及獲獎情況主要研究方向有軟體理論與系統、軟體工程與管理、信息系統與工程。近年來共承擔各種縱向、橫向科研項目二十餘項,榮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陝西省公安廳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陝西省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獎等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錄檢索的論文有10篇。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及時將科研成果引進教學實踐,先後出版著作及教材十餘部,主持和參與兩門精品課建設,承擔多項教學改革項目,並多次榮獲教學成果獎勵。
每年大約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人數;主要培養哪些領域的專門人才;在哪些領域從事研究、教學、設計、開發、管理和應用工作每年大約招收本科生120人,工學碩士生10人。軟體工程專業是以計算機科學、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為基礎,研究軟體項目開發方法和軟體項目管理,突出對學生的軟體開發能力和軟體工程素質培養的專業。我們推行高層次、實用型、複合式的工程科學技術教育,強調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專業性,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紮實的軟體理論和軟體工程專業基礎知識,並且具有良好的軟體設計與實現、項目管理能力、較強地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算機軟體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計算機軟體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系創建於1996年,該系現有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長安大學本科名牌專業,陝西省特色專業,並具有“信號與信息處理”和“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碩士學位的教師8人,教師平均年齡35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號與信息處理、智能電子儀器的設計與研發、計算機智能測控技術、通信網路與傳輸技術以及圖形/圖像處理等。
本專業成立10年來,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新型實用專利3項。獲“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陝西省公路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陝西省青年科學家論壇優秀論文”等多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等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40餘篇,出版科研著作6部。
電子信息工程系獲得了“長安大學先進集體”、“長安大學本科教學評估先進集體”、“長安大學先進黨支部”、明桿楔式閘閥“信息工程學院先進科技集體”等榮譽稱號,多名教師獲得了“長安大學教學名師”、“長安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長安大學優秀教師”、“長安大學校級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信息工程學院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是在2000年開始招生的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基礎上而創建的。現有專職教師1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碩導3人。通信工程系多名教師獲得了“長安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長安大學優秀教師”、“長安大學校級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科學研究工作是通信工程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號與信息處理、智能測控技術、通信網路與傳輸技術以及圖形/圖像處理等。其中信號與信息處理含有多感測器與陣列信號處理、信號檢測、估值與自適應處理,現代信號處理及應用等。近年來先後參與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科技攻關項目”、“陝西省軟科學基金”等縱向、橫向科研項目多項,包括交通部重點課題《車——路相互作用的動態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科技攻關項目《基於微波加熱的公路養護機械研究》,交通部重點課題《微波加熱原理及其在公路上的應用》,河南省交通科技攻關項目《河南省交通通信管理系統》。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及時將科研成果引進教學實踐,先後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承擔多項教學改革項目。
通信工程系主要承擔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點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任務。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為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通信工程類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相關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從事通信理論、通信系統、通信設備以及信息系統類的研究、設計、開發、製造、運營和管理的高素質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現代化建設人才。
通信工程專業每年大約招收本科生80名,碩士生10餘人。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黨委書記胡予欣
院長宋煥生
副院長安毅生
副院長孫朝雲
院黨委副書記兼行政副院長楊玉龍
院黨委副書記陳沛
副院長明洋、徐志剛、王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