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佛
1896~1962
陳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餘姚人。現代美術教育家、工藝美術家、畫家,1916年畢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教圖案課。1918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學習,是第一個到日本學工藝的美術的留學生,曾創辦尚美圖案館。先後在上海藝術大學、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等。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材》,出版《陳之佛畫集》《藝術人體解剖學》等。
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家、藝術教育家和工筆花鳥畫家。原名陳紹本,又名陳之偉、陳傑,號雪翁。浙江省慈溪縣滸山鎮(原屬餘姚縣)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八日生,1962年1月15日卒於南京市。1915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1918年赴日本留學,次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1923年回國后,歷任上海、廣州等美術學校和中央大學教授、國立藝專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中華全國美術會常務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委員兼藝術組專門委員。1949年後,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陳之佛於1916年開始講授“圖案”等工藝美術課程,1917年編寫了中國第一部《圖案講義》。1924年,他在上海創辦尚美圖案館,設計絲綢、花布圖案,並為近代中國工藝美術事業培養了第一批專門人才,促使當時許多藝術學校增設圖案科系。1925年後,他為魯迅等《作家自選叢書》等新文藝書籍作裝幀設計,風格新穎,在美術界影響頗大。1929~1936年,發表《現代表現派之美術工藝》等論文7篇。1930年出版《圖案法ABC》,這是中國第一本工藝美術理論專著。1949年後,陳之佛在積極從事美術教育、潛心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創作的同時,仍致力於工藝美術的研究和提高。1954年,他主持南京雲錦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創建中國第一個工藝美術專門研究機構──南京雲錦研究所;同時,又竭力協助籌建蘇州刺繡研究所。1951~1961年,他發表《工藝美術的設計問題》等論文30多篇,同時出版了《古代波斯圖案》、《中國圖案參考資料》、《陳之佛畫集》、《陳之佛花鳥畫集》、《陳之佛染織圖案》等專著。1959年,他負責了首都人民大會堂江蘇廳的設計。1960年,他設計了“丹頂鶴”特種紀念郵票,后被評為1949~1979年中國最佳郵票設計。1961年,他主編了《中國工藝美術史》。
和平之春圖:此作品篇幅宏大,石青石綠色的假山石顏色濃烈,與大紅的重瓣碧桃花在色彩上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呼應,在視覺上給人以很強的衝擊與震撼,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視線。在以鮮艷的色彩吸引住觀者的同時,畫面上許多細微之處又是妙不可言,顯露出作者的獨特匠心:紅彤彤的碧桃之間點綴著許多晶瑩如雪的單瓣桃花,使紅的更紅,白的更潤;朵朵盛開的月季中還夾雜著許多不知名的花草,一派濃濃春意躍然紙上,使觀者在欣賞這幅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一種難言的愉悅與歡暢。工筆畫的構圖往往因為流於呆板而出現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陳之佛的這幅作品在構圖上卻從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畫中景物雖然繁雜,但主次分明、動靜相應、虛實相生,從而形成一種繁而不亂、平中顯奇的獨特韻味。
作為近代著名的工筆畫畫家,陳之佛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工藝圖案家,所以,他對於作品的色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實踐。在他的作品中有的顏色相當濃艷,卻把握得當,像這幅作品中對山石與桃花的處理,能夠做到艷而不俗,重而不滯,給人的感覺依舊是明凈柔和、格調高古,有著富麗堂皇之美,沒有絲毫的“火氣”與“匠氣”。有些地方的顏色又很淡,但是淡而不薄,比如那幾隻淺顏色的鴿子,依舊是滋味雋永,空靈蘊籍。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與傳統繪畫存在著很大差別,如果要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應該屬於“新工筆畫”的範疇。他精心研究臨摹過黃荃、徐熙、崔白等人的大量作品,熟悉各派的技法特點,對於傳統繪畫有著紮實的功力,又不一味地繼承傳統,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尋求創新與發展。加之他早年曾留學日本,諳熟西方繪畫中解剖、透視、色彩等知識,就使他的作品呈現著兼融中西的獨特風貌。
和平之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