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孔廟

同安孔廟

徠同安孔廟坐落在廈門市同安區城東溪西畔,始建於五代,后毀。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大成殿,面積1050平方米,1987年重修。

簡介


同安孔廟
同安孔廟
同安孔廟當年既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周圍學子求學的課堂。現在為縣博物館,裡面陳設著西漢以來同安當地鄉賢名宦的史跡和歷代文物。主體建築大成殿為重檐歇山式,前廊后軒,斗拱飛檐。殿南側是朱熹和宋代科學家蘇頌、理學名宦林希元的祠堂。北側有興賢育才坊、泮池、觀瀾亭和石雕陳列場,該場陳列著200多件當地收集的石雕碑刻,其中有唐代鎮墓獸、宋代石將軍、明代石馬、清代石翁仲等等。

概況


同安孔廟
同安孔廟
現存的建築是清朝乾隆年間重建的大成殿。現在的孔廟已成為同安區博物館,陳列著200多件從全縣各地收集的石雕、碑刻,神態各異,造型逼真,精湛的工藝令遊人讚嘆不已,人稱“同安兵馬俑”。
同安孔廟位於城區東溪西畔。同安於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實施縣治村,首任邑令陳洪濟(泉州府金門人)於登龍坊始建,南宗紹興十年(1140年)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代乾隆三十二年重建的規制。
南宋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增建經史閣、教思堂、蘇公祠和志道齋。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成殿。

同安兵馬俑


孔廟北側是石雕陳列場,這裡擺放著200多件從全區各地收集來的石雕,神態各異,造型逼真。有唐代鎮墓獸馬、牛、虎、羊等,八匹花崗岩石馬,線條流暢,昂然闊步,其中兩匹頭部似羊,脖子向前伸的石馬,造型怪異,別具匠心。從同安西安橋底出土的900多年前的石獅,有的屁股朝天,有的趴卧似睡虎,雕工粗礦豪放;而明代的石獅,頭有鬈毛,胸掛鈴鐺,腳踩繡球,其雕工細膩,紋路清晰。
此外還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文武翁仲。石翁仲高達2米,文官頭戴七梁冠,足登雲頭履,雙手抱著朝笏,文質彬彬;武將頭戴盔甲,身披胄衣,雙手按劍,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