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髮有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

黃髮有,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男,福建上杭人。經濟學學士、文學博士。1999年以人才引進方式入山東大學文學院工作,2000年、2002年連續破格晉陞為副教授、教授。2006年調入南京大學中文系,任該系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傳媒、當代文學與客家文化。2009年-2010年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8年,當選為山東省作家協會徠主席。

人物經歷


本科畢業於杭州大學經濟系,隨後在福建的國營企業和合資公司工作,扮演過操作工、統計員徠、總經理秘書等角色。1993年入曲阜師範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入復旦大學師從潘旭瀾先生攻讀文學博士學位。1999年以人才引進方式入山東大學文學院工作,2000年、2002年連續破格晉陞為副教授、教授。
黃髮有圖片
黃髮有圖片

個人作品


論文集《邊緣的活力》,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版
論文集《想象的代價》,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
專著《文學季風——中國當代文學觀察》,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專著《媒體製造》,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專著《准個體時代的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版
專著《詩性的燃燒——張承志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學術隨筆集《客家漫步》,南方日報出版社2002年版
學術隨筆集《客家原鄉》,青島出版社2006年版
主編“讀網時代”網路文化叢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主編“邊緣中國”叢書,青島出版社2006-2007年版
編選《中國現代新人文小說》(當代部分,5-8卷),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2003年以來的代表性論文】
《文學健忘症——消費時代的文學生態》,《南方文壇》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4期全文轉載;
《短篇小說為何衰落?》,《南方文壇》2005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5期全文轉載
《影子批評——新世紀文學批評的獨立性危機》,《文藝爭鳴》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主題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6期主題轉載;
《傳媒趣味與文學癥候》,《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11期摘編;
《掛小說的羊頭賣劇本的狗肉——影視時代的小說危機》,《文藝爭鳴》2004年第1、2期連載,《新華文摘》2004年第8期轉摘
《用責任點燃藝術——何啟治訪談錄》,《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人文肖像:人民文學出版社與當代文學》,《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4年第10期轉載
《20世紀中國自由撰稿人》,香港《二十一世紀》2003年10月號《批評家是寄生蟲嗎?》,《南方文壇》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1期轉載《真實的背面——評析〈小說月報〉(1980-2001)兼及“選刊現象”》,《文藝爭鳴》2003年第2期《〈美文〉與散文流向》,《文藝評論》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3期轉載。

獲得榮譽


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獲得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山東省社科成果獎、江蘇省社科成果獎、齊魯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當代作家評論》獎、《文藝爭鳴》獎等獎項。
2018年8月11日,黃髮有憑《中國當代文學傳媒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0月)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主要成就


學術成果

著有學術專著《准個體時代的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詩性的燃燒——張承志論》和學術隨筆集《客家漫步》,主編網路文化叢書“讀網時代”。在海內外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轉摘60餘篇,發表散文、隨筆、詩歌300餘篇(首)。承擔教育部“十五”社科規劃青年項目“新時期文學的傳播接受史”等5項科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