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淬火

金屬熱處理方法

高頻淬火多數用於工業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後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感應加熱設備,即對工件進行感應加熱,以進行表面淬火的設備。感應加熱的原理: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產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的分佈是不均勻的,在表面強,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接近於0,利用這個趨膚效應,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鐘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

詞語解釋


感應加熱頻率的選擇:根據熱處理技術要求及加熱深度的要求選擇頻率,頻率越高加熱的深度越淺。
高頻(10KHZ以上)加熱的深度為0.5-2.5mm,一般用於中小型零件的加熱,如小模數齒輪及中小軸類零件等。
中頻(1~10KHZ)加熱深度為2-10mm,一般用於直徑大的軸類和大中模數的齒輪加熱。
工頻(50HZ)加熱淬硬層深度為10-20mm,一般用於較大尺寸零件的透熱,大直徑零件(直徑Ø:300mm以上,如軋輥等)的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淬火表層淬硬層的深度,取決於交流電的頻率,一般是頻率高加熱深度淺,淬硬層深度也就淺。頻率f與加熱深度δ的關係,有如下經驗公式:δ=20/√f(20°C);δ=500/√f(800°C)。
式中:f為頻率,單位為Hz;δ為加熱深度,單位為毫米(mm)。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具有表面質量好,脆性小,淬火表面不易氧化脫碳,變形小等優點,所以感應加熱設備在金屬表面熱處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感應加熱設備是產生特定頻率感應電流,進行感應加熱及表面淬火處理的設備。

基本原理


將工件放在用空心銅管繞成的感應器內,通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后,在工件表面形成同頻率的的感應電流,將零件表面或局部迅速加熱(幾秒鐘內即可升溫800~1000℃,心部仍接近室溫)若干秒鐘后迅速立即噴(浸)水冷卻(或噴浸油冷卻)完成浸火工作,使工件表面或局部達到相應的硬度要求。

主要方法


感應加熱表面淬火(高頻、中頻、工頻),火焰加熱表面淬火,電接觸加熱表面淬火,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激光加熱表面淬火,電子束加熱表面淬火。
快速加熱與立即淬火冷卻相結合。
通過快速加熱使待加工鋼件表面達到淬火溫度,不等熱量傳到中心即迅速冷卻,僅使表層淬硬為馬氏體,中心仍為未淬火的原來塑性、韌性較好的退火(或正火及調質)組織。

頻率選用


室溫時感應電流流入工件表層的深度δ(mm)與電流頻率f(HZ)的關係為頻率升高,電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層降低。
常用的電流頻率有:
1、高頻加熱:100~500KHZ,常用200~300KHZ,為電子管式高頻加熱,淬硬層深為0.5~2.5mm,適於中小型零件。
2、中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電源設備為機械式中頻加熱裝置或可控硅中頻發生器。淬硬層深度2~10mm。適於較大直徑的軸類、中大齒輪等。
3、工頻加熱:電流頻率為50HZ。採用機械式工頻加熱電源設備,淬硬層深可達10~20mm,適於大直徑工件的表面淬火。

比較


與普通加熱淬火比較具有:
1、加熱速度極快,可擴大A體轉變溫度範圍,縮短轉變時間。
2、淬火后工件表層可得到極細的隱晶馬氏體,硬度稍高(2~3HRC)。脆性較低及較高疲勞強度。
3、經該工藝處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脫碳,甚至有些工件處理后可直接裝配使用。
4、淬硬層深,易於控制操作,易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5、火焰表面加熱淬火

應用


承受扭轉、彎曲等交變負荷作用的工件,要求表面層承受比心部更高的應力或耐磨性,需對工件表面提出強化要求,適於含碳量We=0.40~0.50%鋼材。

安全要求


熱處理車間、工段的安全管井應符合國家分佈的有關法規或條例,關設置必要的勞保、消防、急救、環保、通風、照明用品及設備。其車間內一定要制定一套符合標準要求的、更具體的安全操作文件,並在生產中嚴格執行。
表1初試工藝及結果
陽壓/kV陽流/A柵流/A加熱時間/s冷卻介質淬硬層深度/mm硬度/HRC脫碳層深度/mm
1130.68自來水浸淬3.4-3.9540.15
序號工藝參數檢測結果
陽壓/kV陽流/A柵流/A加熱時間/s冷卻介質淬硬層深度/mm硬度/HRC脫碳層深度/mm裂紋
111.02.40.50自來水浸淬7.032-38540.120發現幾條細小裂紋
210.52.40.40自來水浸淬6.532-37550.100存在
310.52.20.35自來水浸淬5.528-33550.030存在
410.52.20.35自來水浸淬5.025-31550.005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