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招潮蟹

毛招潮蟹

徠毛招潮蟹的頭胸是甲梯形。前寬后窄,額窄,眼眶寬,眼柄細長。雄體的一螯總是較另一螯大得多(稱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體還大,重量幾乎為整體之半,小螯極小,用以取食(稱取食螯)。雌體的二螯均相當小,而對稱,指節匙形,均為取食螯。如果雄體失去大螯,則原處長出一個小螯,而原來的小螯則長成大螯,以代替失去的大螯。雄的顏色較雌體鮮明。

分佈範圍


毛招潮蟹分佈於東太平洋 - 薩爾瓦多和秘魯北部的灘塗濕地,是暖水性群集性的蟹類。

生活習性


招潮蟹靠視覺和聽覺接受通訊、聯絡、警告的信號,實現社會性聚集行為。營穴居生活,並常有專一的洞穴,但常每隔幾天即會更換。掘穴的深度與地下水位有關,穴深可達30公分,一般洞底需抵達潮濕的泥土處。許多雄蟹還建造一個半圓傘形的蓋,蓋於洞口。該蟹的活動隨潮水的漲落有一定的規律,高潮時則停於洞底,退潮后則到海灘上活動、取食、修補洞穴,最後則佔領洞穴,準備交配。洞穴是此類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陸各類捕食者的侵襲,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陽直射。
該蟹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顆粒送進嘴巴,這些小顆粒含有很多的碎屑、藻類、細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后,即被體內吸收。口中有一個特別的器官,可以將食物分類和過濾,不能利用的殘渣再由小螯取出置於地面,集中形成人們所看到的小土球,稱之為“擬糞”,有別於真正通過消化道從肛門排出的糞便。

生長繁殖


在徠交配時節,成熟的雄蟹會在洞口附近揮舞大螯作各種炫耀表演,當雌蟹走近時,雄蟹的大螯會愈揮愈快,如果求偶成功,雌性則追隨雄性進入洞穴進行交配。在夜間,雄性常用大螯有節奏的輕叩地面,以招引雌性。

飼養方法


飼養招潮蟹可用魚缸或較大的玻璃罐、塑料罐等容器,底部鋪滿砂土,砌成斜坡狀。因為招潮蟹愛挖洞的習性,建議沙土的深度在10公分左右。調好0.4-0.5%濃度的鹽水,淹至斜坡1/3-1/2處,有條件的話還可裝一個小型過濾器。夏天每星期要換水1/3,冬天換水時間可稍長一些。
招潮蟹可喂其碎魚肉、蜆肉或小蝦肉等,食物應放置在水上砂面,每天喂一次就行了,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時清理,以免污染水質。

名稱由來


因為每當潮水退落的時候,它們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灘上來回奔跑覓食。而每當潮水滾滾上漲,快要淹沒它們老巢的時候,就又在洞口高舉著那隻粗壯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歡迎潮水的到來,然後扛起洞蓋,在潮水漫到時,躲進老巢,蓋住洞口。所以人們稱它為招潮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