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全壘打的結果 展開

全壘打

棒球運動術語

全壘打(即“本壘打”,英文:Home Run )是指一種在棒球運動中打者可環繞內場,按一壘、二壘、三壘、本壘的順序,踩上所有壘包一周的安打。

徠除了打者跑到終點本壘時,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經在壘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回本壘得到一分。

概述


日本東京巨蛋棒球場
日本東京巨蛋棒球場
棒球進攻隊伍的球員必須依序經過四個壘包才能得分,在其他情況下,打者上壘成為跑者之後,必須藉由其他隊友的幫助推進才能得分。但是若擊出全壘打,計分板上分數立刻就增加了,因此全壘打一向是棒球運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環。
最偉大的打者通常很會打全壘打。美國曾有句諺語說:「鳥槍開福特,重炮手開凱迪拉克。」還有個傳說是:有次有個記者訪問美國球星貝比·魯斯,談到他的薪水比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還高一事,魯斯回答:「那要看他去年打多少支全壘打啰?」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胡佛競選總統時,魯斯是他的對手艾爾·史密斯的支持者。出處:Marshall Smelser的《The Life That Ruth Built》一書。
在台灣,全壘打又稱為「紅不讓」,這是日文棒球術語音譯為漢語而成。而日文則是音譯英文術語“Home Run”而來。

主要種類


除了一般常說的全壘打,某些特定的比賽狀況還有各自的名稱。這類全壘打較為特殊,一個原因是它們不常出現,另外就是它們能為比賽帶來高潮。

陽春全壘打

壘徠上無人時擊出的全壘打。陽春全壘打得1分

場內全壘打

最典型的全壘打,就是把球打出球場外野最後面的全壘打牆外,並且球飛出去時是在界內。但是,凡事總是有少數例外的。基本上只要在對手沒有發生失誤的情況下,打者擊球後一舉繞完所有壘包,在野手來得及把球傳回來之前跑回本壘,這就算是全壘打。這叫做場內全壘打(inside-the-park home run),一般需要打者是個腳程快的選手,而野手要不是某種程度上對球的處理不夠正確,要不然就是球出現了不規則彈跳或因為球場的特性使得球難以處理。而這個處理錯誤不能到被記為失誤的程度,否則規則上打者是無法獲得全壘打記錄的。
壘上有一人、兩人時擊出的全壘打一般稱為“兩分全壘打”(得2分)和“三分全壘打”(得3分)。

大滿貫

大滿貫(grand slam)全壘打是指打者在滿壘時(也就是一壘、二壘、三壘都有跑者)打出的全壘打,可一口氣得到4分。場內大滿貫(inside-the-park grand slam)需兼具兩者的特性,非常罕見。美國職棒大聯盟最近一次出現場內大滿貫是在1999年10月3日由坦帕灣魔鬼魚的Randy Winn所擊出的。
另外,大滿貫也可稱為“黃金全壘打”和“滿貫全壘打”。

再見全壘打

再見全壘打(walkoff home run)是由知名終結者Dennis Eckersley發明的,用來指稱那些立刻結束比賽的全壘打。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得了分之後,球員就可以離開("walk off")球場了。要結束比賽,必須是後攻球隊在最後一局下半打出令比數超前的全壘打。

全壘打紀錄

目前世界全壘打王是王貞治,生涯累積擊出868支全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