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霍玲的結果 展開

霍玲

原海軍某試驗基地副總工程師

徠霍玲少將山西忻州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海軍裝備技術部兵器部副部長、部長,海軍試驗基地副總工程師,2002年晉陞海軍少將軍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璀璨的將星中,只有30多顆屬於女性,霍玲將軍就是其中的一顆。

人生經歷


霍玲
霍玲
出生於革命家庭的霍玲,在高中畢業時就特別想成為一名軍人。而從事人事工作的母親覺得女孩兒當兵,以後發展路子不寬,堅決反對。聰明的霍玲向母親玩了個“花招”,同時填寫兩張志願表。一是軍事院校招生表,她填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一是地方院校招生表,她填報了清華大學。結果,哈軍工提前錄取,1963年,18歲的霍玲如願穿上了軍裝。大學生涯的第一步是下部隊當兵。熱愛部隊生活的霍玲在下部隊這一年裡,表現突出,別評為“五好戰士”。回到學校沒多久,哈軍工所有師生就地轉業。剛剛穿熱的軍裝,只能收進箱子,霍玲滿是遺憾。文革開始了,利用全國大串聯的機會,霍玲約了表妹一起,從濟南一直走到黃縣,探訪父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這次“長征”讓霍玲了解了父輩的艱辛,也更加深了她獻身國防的理想信念。她在畢業分配志願表上,連填了三個“參軍”。但因父親當時已被打倒,霍玲的參軍遇到了阻力。在父親老戰友的幫助下,最終,霍玲與同學一起來到了東海艦隊。
在教導團受訓三個月後,因父親還沒“解放”,霍玲與地方大學生編到了一個連,在舟山群島曬鹽。當時組織上安排了一個地方大學生當排長,讓軍校畢業的霍玲當班長,但霍玲毫不氣餒。儘管鹽場的條件異常艱苦,她卻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百十斤的擔子,挑起來健步如飛,深得領導和戰友的好評。霍玲主動向黨組織遞交了申請書。受父親問題的影響,直到1971年11月份,霍玲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徠大學畢業時,霍玲把所有教材都搜集起來,準備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學習。1974年,她調到海軍裝備技術系統當軍代表,工作開始穩定,於是她利用一起時間學習,重補大學課程。剛開始,她想辦法去各種短訓班培訓,後來發現學得不系統,就專門拜了一位北工畢業的高材生為老師。這位老師要求很嚴,教得很盡心。霍玲學得很用心,工作中碰到什麼問題,常常積攢起來向老師請教。經過學習“充電”,霍玲發現自己業務水平提高很快,看技術資料比以前輕鬆多了。當時,整個社會上學習氣氛不濃,盛行讀書無用論,有人看霍玲這麼愛學習,就笑她是“鄧小平的好學生”,也有人說她“只顧學習,不幹工作”。霍玲是個凡事都有自己主張的人,她認為,一定的知識儲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因而對風言風語並不理會。
霍玲[原海軍某試驗基地副總工程師]
霍玲[原海軍某試驗基地副總工程師]
1979年9月,霍玲調到了駐北京某軍代室。她每天踩50分鐘的自行車去上班,風雨無阻。霍玲肯吃苦、能受累、不畏難、敢創新,工作兢兢業業,從不因自己是女同志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她沒有太多地去想今後個人的發展,對於變換的工作崗位,她總是干一行,就愛一行;愛一行,就爭取專一行。5年後,因工作出色,她被調入海軍某部機關。又過了5年,她被提拔為機關某部處長。走上了領導崗位,霍玲一面認真學習思考,如何把上級首長意圖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一面積極摸索實踐,怎樣調動下級的工作積極性。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她認為一定要有全局觀念和開拓進取的意思,敢想、敢幹、敢負責。霍玲說,哈軍工最讓她受益的,就是培養了她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擔任處長期間,她結合工作實際,在軍內較早採取試(驗)訓(練)結合的方法,嚴抓導彈生產質量。在她的領導下,一次試驗,在只剩下一個執行過試驗任務的導航員的情況下,帶出了三個機組和一個技術隊,這次試驗的總結報告被總部機關作為經驗材料批轉。1992年,霍玲被提升為副部長。她不僅繼續在業務方面很抓落實,同時認真總結工作經驗,探索新的發展路子。1997年,霍玲被提升為部長。2000年,她調到海軍某部任總工程師,並於2002年7月29日被授予少將軍銜,走進了共和國將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