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疳

肝疳

肝疳,以面目、爪甲發青,眼澀而睜眼困難,目視昏暗,或夜盲,甚見單腹脹大,青筋暴露,大便色青等為主要表現的疳證。

簡介


● 英文名稱:Liver (Infantile) Malnutrition
● 又稱:筋疳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肝疳者,由乳食不調,肝臟受熱所致也。(《幼科證治準繩》)

名詞解釋


● 肝疳是指以面目、爪甲發青,眼澀而睜眼困難,目視昏暗,或夜盲,甚見單腹脹大,青筋暴露,大便色青等為主要表現的疳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疳證多是由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不能濡養臟腑、經脈、筋骨、肌膚,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肝臟受熱所致者為肝疳,為五臟疳之一。

臨床表現

● 主要癥狀為面目、爪甲發青,眼澀不能睜開,昏暗雀盲成為疳眼,同時伴有肚大筋青,體瘦,大便色青等。

肝疳與眼疳

● 眼疳是因脾病及肝,肝失所養,肝陰不足,不能上承於目,而見視物不清,夜盲目翳的疾病;肝疳與眼疳病因病機有相同之處,其癥狀也可包含眼疳的範疇,但眼疳未必會有肝疳的臨床表現。

病因病機

● 該病因乳食不調,肝臟受熱所致。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筋脈和爪甲賴肝血和肝氣的榮養,肝臟受熱失常,則面目、爪甲發青;肝在竅為目,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血的濡養和肝氣的疏泄,若熱灼肝臟,肝陰、肝血不足,則易導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昏暗雀盲成為疳眼。

五臟疳的概念

● 脾胃受損,氣液耗傷是疳證的基本病機,但病久氣血虛衰,必然累及諸臟失養;他臟病證遷延不愈,亦可損及脾胃,發為疳證。因此五臟疾患均可致疳,固有五臟疳的概念。
● 心疳:由心經鬱熱所致。以身熱、頰紅面黃、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口渴飲冷、下痢膿血、盜汗、磨牙、易驚等為主要癥狀。
● 肝疳:由肝經受熱所致。以消瘦、腹脹、面色青黃、多汗、下痢、便中鮮血或黏液、搖頭揉目、雀盲、眼目乾澀等為主要癥狀。
● 脾疳:由脾胃受傷,運化失調引起。以形體消瘦、面黃髮枯、精神萎靡、嗜食異物、體內有蛔蟲為主要癥狀。
● 肺疳:由鬱熱傷肺所致。以咳嗽、咽喉不利、流涕、憎寒、腹脹、米泔樣糞便、乳食減少、口有腥氣、皮毛干焦、四肢消瘦等為主要癥狀。
● 腎疳:由伏熱內阻所致。以四肢消瘦、面色黝黑、齒齦潰爛出血、上熱下冷、寒熱時作、吐逆、乳食減少、大便滑泄等為主要癥狀。

生活經驗

● 小兒生機旺盛,肝、心常有餘,肝火容易旺盛,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糾正小兒不良飲食習慣,飲食物要營養豐富,易於消化,避免過食肥甘厚味而火熱內生。平日可適當吃一些具有清肝作用的食物以降火,如蘆薈、決明子、菊花、蒲公英、苦瓜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