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迦樓羅的結果 展開

迦樓羅

印度神話中巨鳥

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記載的一種巨型神鳥,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坐騎,而在佛教中則位列於天龍八部之一。專食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Naga)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如清邁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則為蛇也,並非龍。

而在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將迦樓羅食蛇習性強加到鯤鵬身上,鯤鵬的鵬鳥形象融合到迦樓羅身上,將迦樓羅與鯤鵬大鵬等形象混淆后,大鵬金翅鳥這一古來未有的形象由此誕生,實際上兩者屬性完全相反。

而由於古代受格義風氣的盛行,佛教徒翻譯經典時不明就裡,便將迦樓羅翻譯成金翅大鵬或大鵬金翅更進一步加劇這一錯誤,實為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本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迦樓羅被稱為金翅鳥,而大鵬金翅鳥便是在兩者形象混淆后對鯤鵬或迦樓羅的強加之稱。

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初篇》中詳細地記錄了迦樓羅為了解除其母的奴隸身份而與蛇族打賭,以奪取天界的甘露換來換取母親和自身的自由。最終成功地從天界因陀羅處取得甘露,從而在爭取到自由的同時終身以蛇族為食的故事。

形象


迦樓羅金翅鳥分為四種:化生、濕生、胎生、卵生。化生迦樓羅最為強大,其次是濕生迦樓羅,再次是胎生迦樓羅,最後是卵生迦樓羅。天下有無數迦樓羅金翅鳥,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
一般來說,迦樓羅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人面鳥身形
其身肚臍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鷹喙,綠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齒。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頭戴尖頂寶冠,雙發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後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泰國國徽上的迦樓羅就是此形象。
鳥面人身形
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全鳥形
在中國西南地區,迦樓羅往往以金雞形象出現,立於塔頂。另外,印度尼西亞也以迦樓羅為國徽,也是全鳥形象。

概述


迦樓羅[印度神話中巨鳥]
迦樓羅[印度神話中巨鳥]
大鵬金翅鳥又叫迦樓羅鳥。
迦樓羅,梵語garud!a,巴利語garul!a。又作加樓羅鳥、迦留羅鳥、伽婁羅鳥、揭路荼鳥。意譯作食吐悲苦聲。或作蘇缽剌尼(梵suparn!i ),即金翅鳥、妙翅鳥。為印度古代神話中,一種類似鷲鳥,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鳥。曾為毗濕奴天之乘物。據雲,其生之時,身光赫奕,諸天誤認為火天而禮拜之。於佛教諸經典均載有此鳥之名,長阿含經卷十九即謂,金翅鳥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卵生之金翅鳥可食卵生之龍,胎生之金翅鳥可食胎生、卵生之龍;濕生之金翅鳥可食濕生、卵生、胎生之龍,化生之金翅鳥可食化生及其餘諸種之龍。觀佛三昧海經卷一載,此鳥以業報之故,得以諸龍為食,於閻浮提一日之間可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經律異相卷四十八謂,此鳥所扇之風,若入人眼,其人則失明。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七載,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長四千由旬。於大乘諸經典中,此鳥列屬八大部眾之一,與天、龍、阿修羅等共列位於佛說法之會 座。於密教中,迦樓羅乃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謂即文殊師利之化身,列位於胎藏界外金剛部之南方。迦樓羅之形像有多種,印度山琦遺跡中之迦樓羅僅為單純之鳥形,然傳於後世之形像則大多為頭翼爪嘴如鷲,身體及四肢如人類,面白翼赤,身體金色。
一般而言,大鵬鳥有世間大鵬鳥、化身大鵬鳥與智慧大鵬鳥三類。世間大鵬鳥即是所謂的金翅鳥,是一種飛禽動物。金翅鳥伸展天生鐵的喙爪,翹著金剛鑽石的角,頂上有奕奕放光的寶珠,金眼如同日月般閃爍,宛如寶劍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動,銅色利刃的翎羽縫隙中降下熱沙雨,恆時居住在外海岸邊的樹上,以龍為食。
大鵬金翅鳥由慈悲金剛手菩薩化現,是智慧高超之忿怒本尊,是三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也代表三世諸佛身口意的功德。供養大鵬金翅鳥,可消一切違緣,惡疾不染,諸障凈除。
無論哪一部大鵬,都是一切智慧忿怒的部主,也是成辦事業的銳利武器。少量持誦它的心咒也會獲得無礙的威力,堪為土地神祇及各種龍妖病的勁敵。對於各種癲瘋昏厥等難以診斷、藥物難以治療的疾患有與眾不同的功效,多次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降伏一切發邪願的鬼魅妖魔再沒有勝過此法的了。

評論


大鵬金翅(坐獅駝國勢力中第三把交椅,而實際上他大哥和二哥最怕他。兵器:方天畫戟,武力+5。武力合計:94)。此人不但和孫悟空打平手,展翅高飛十一萬三千里,且在西天眾神面前大鬧佛殿。500羅漢硬就拿他沒有辦法。孫悟空大鬧天宮,大鵬竟敢大鬧西天,可見其本事。另,獅駝國是妖怪中勢力最大的。其他的妖怪勢力都是什麼山代王,什麼洞主,屬於土匪級別的;而獅駝國卻是一個政權機構:“國”。

情節


選自《西遊記》
長庚傳報魔頭狠:
1、公公拄著杖,對八戒說:“此山叫做八百里獅駝嶺,中間有座獅駝洞,洞里有三個魔頭。”;那老者笑道:“這和尚不知深淺!那三個魔頭,神通廣大得緊哩!他手下小妖,南嶺上有五千,北嶺上有五千,東路口有一萬,西路口有一萬;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門的也有一萬;燒火的無數,打柴的也無數,共計算有四萬七八千。這都是有名字帶牌兒的,專在此吃人。”
2、那老兒笑道:“你這小和尚年幼,不知好歹,言不幫襯。那妖魔神通廣大得緊,怎敢就說貶解他起身!”行者笑道:“據你之言,似有護他之意,必定與他有親,或是緊鄰契友。不然,怎麼長他的威智,興他的節概,不肯傾心吐膽說他個來歷?”公公點頭笑道:“這和尚倒會弄嘴!”想是跟你師父遊方,到處兒學些法術,或者會驅縛魍魎,與人家鎮宅降邪,你不曾撞見十分狠怪哩!”行者道:“怎的狠?”公公道:“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阿羅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四海龍曾與他為友,八洞仙常與他作會,十地閻君以兄弟相稱,社令城隍以賓朋相愛。”
打探三魔怪:
行者應聲道:“三大王也有幾多手段?”小鑽風道:“我三大王不是凡間之怪物,名號雲程萬里鵬,行動時,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隨身有一件兒寶貝,喚做陰陽二氣瓶。假若是把人裝在瓶中,一時三刻,化為漿水。”行者聽說,心中暗驚道:“妖魔倒也不怕,只是仔細防他瓶兒。”又應聲道:“三個大王的本事,你倒也說得不差,與我知道的一樣。但只是那個大王要吃唐僧哩?”小鑽風道:“長官,你不知道?”行者喝道:“我比你不知些兒!因恐汝等不知底細,吩咐我來著實盤問你哩!”小鑽風道:“我大大王與二大王久住在獅駝嶺獅駝洞。三大王不在這裡住,他原住處離此西下有四百里遠近。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他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乾淨,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如今儘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聽得東土唐朝差一個僧人去西天取經,說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就延壽長生不老。只因怕他一個徒弟孫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個難為,徑來此處與我這兩個大王結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兒捉那個唐僧也。”
識破孫悟空:
三怪道:“剛才這個回話的小妖,不是小鑽風,他就是孫行者。必定撞見小鑽風,不知是他怎麼打殺了,卻變化來哄我們哩。”行者慌了道:“他認得我了!”即把手摸摸,對老怪道:“我怎麼是孫行者?我是小鑽風,大王錯認了。”老魔笑道:“兄弟,他是小鑽風。他一日三次在面前點卯,我認得他。”又問:“你有牌兒么?”行者道:“有。”擄著衣服,就拿出牌子。老怪一發認實道:“兄弟,莫屈了他。”三怪道:“哥哥,你不曾看見他,他才子閃著身,笑了一聲,我見他就露出個雷公嘴來。見我扯住時,他又變作個這等模樣。”叫:“小的們,拿繩來!”眾頭目即取繩索。三怪把行者扳翻倒,四馬攢蹄捆住,揭起衣裳看時,足足是個弼馬溫。原來行者有七十二般變化,若是變飛禽、走獸、花木、器皿、昆蟲之類,卻就連身子滾去了;但變人物,卻只是頭臉變了,身子變不過來,果然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一條尾巴。老妖看著道:“是孫行者的身子,小鑽風的臉皮,是他了!”教:“小的們,先安排酒來,與你三大王遞個得功之杯。既拿倒了孫行者,唐僧坐定是我們口裡食也。”三怪道:“且不要吃酒。孫行者溜撒,他會逃遁之法,只怕走了。教小的們抬出瓶來,把孫行者裝在瓶里,我們才好吃酒。”
面對孫悟空的叫陣:
行者上前,執鐵棒,厲聲高叫道:“妖怪開門!快出來與老孫打耶!”那洞里小妖報入,老魔心驚膽戰道:“幾年都說猴兒狠,話不虛傳果是真!”二老怪在旁問道:“哥哥怎麼說?”老魔道:“那行者早間變小鑽風混進來,我等不能相識。幸三賢弟認得,把他裝在瓶里。他弄本事,鑽破瓶兒,卻又攝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戰,誰敢與他打個頭仗?”更無一人答應,又問又無人答,都是那裝聾推啞。老魔發怒道:“我等在西方大路上,忝著個醜名,今日孫行者這般藐視,若不出去與他見陣,也低了名頭。等我舍了這老性命去與他戰上三合!三合戰得過,唐僧還是我們口裡食;戰不過,那時關了門,讓他過去罷。”遂取披掛結束了,開門前走。
和鑽入青獅腹中的孫悟空對話:
老魔道:“他要過冬,我就打起禪來,使個搬運法,一冬不吃飯,就餓殺那弼馬溫!”大聖道:“我兒子,你不知事!老孫保唐僧取經,從廣里過,帶了個折迭鍋兒,進來煮雜碎吃。將你這裡邊的肝腸肚肺細細兒受用,還彀盤纏到清明哩!”那二魔大驚道:“哥啊,這猴子他幹得出來!”三魔道:“哥啊,吃了雜碎也罷,不知在那裡支鍋。”行者道:“三叉骨上好支鍋。”三魔道:“不好了!假若支起鍋,燒動火煙,煼到鼻孔里,打嚏噴么?”行者笑道:“沒事!等老孫把金箍棒往頂門裡一搠,搠個窟窿:一則當天窗,二來當煙洞。”老魔聽說,雖說不怕,卻也心驚,只得硬著膽叫:“兄弟們,莫怕,把我那藥酒拿來,等我吃幾鍾下去,把猴兒葯殺了罷!”
暗算孫悟空坑慘青獅:
那三魔走近前,悄悄的對老魔道:“大哥,等他出來時,把口往下一咬,將猴兒嚼碎,咽下肚,卻不得磨害你了。”原來行者在裡面聽得,便不先出去,卻把金箍棒伸出,試他一試。那怪果往下一口,扢喳的一聲,把個門牙都迸碎了。行者抽回棒道:“好妖怪!我倒饒你性命出來,你反咬我,要害我命!我不出來,活活的只弄殺你!不出來!不出來!”老魔報怨三魔道:“兄弟,你是自家人弄自家人了。且是請他出來好了,你卻教我咬他。他倒不曾咬著,卻迸得我牙齦疼痛,這是怎麼起的!“
用激將法使孫悟空出來:
三魔見老魔怪他,他又作個激將法,厲聲高叫道:“孫行者,聞你名如轟雷貫耳,說你在南天門外施威,靈霄殿下逞勢。如今在西天路上降妖縛怪,原來是個小輩的猴頭!”行者道:“我何為小輩?”三怪道:“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你出來,我與你賭鬥,才是好漢;怎麼在人肚裡做勾當!非小輩而何?”行者聞言,心中暗想道:“是是是!我若如今扯斷他腸,揌破他肝,弄殺這怪,有何難哉?但真是壞了我的名頭。也罷!也罷!你張口,我出來與你比並。但只是你這洞口窄逼,不好使家火,須往寬處去。”
心術不正再次坑慘青獅:
三魔聞說,即點大小怪,前前後後,有三萬多精,都執著精銳器械,出洞擺開一個三才陣勢,專等行者出口,一齊上陣。那二怪攙著老魔,徑至門外叫道:“孫行者!好漢出來!此間有戰場,好鬥!”大聖在他肚裡,聞得外面鴉鳴鵲噪,鶴唳風聲,知道是寬闊之處,卻想著:“我不出去,是失信與他;若出去,這妖精人面獸心。先時說送我師父,哄我出來咬我,今又調兵在此。也罷也罷,與他個兩全其美:出去便出去,還與他肚裡生下一個根兒。”即轉手,將尾上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一條繩兒,只有頭髮粗細,倒有四十丈長短。那繩兒理出去,見風就長粗了。把一頭拴著妖怪的心肝繫上,打做個活扣兒,那扣兒不扯不緊,扯緊就痛。卻拿著一頭笑道:“這一出去,他送我師父便罷;如若不送,亂動刀兵,我也沒工夫與他打,只消扯此繩兒,就如我在肚裡一般!”又將身子變得小小的,往外爬,爬到咽喉之下,見妖精大張著方口,上下鋼牙,排如利刃,忽思量道:“不好!不好!若從口裡出去扯這繩兒,他怕疼,往下一嚼,卻不咬斷了?我打他沒牙齒的所在出去。”好大聖,理著繩兒,從他那上齶子往前爬,爬到他鼻孔里。那老魔鼻子發癢,“阿口妻”的一聲,打了個噴嚏,卻迸出行者。行者見了風,把腰躬一躬,就長了有三丈長短,一隻手扯著繩兒,一隻手拿著鐵棒。那魔頭不知好歹,見他出來了,就舉鋼刀,劈臉來砍,這大聖一隻手使鐵棒相迎。又見那二怪使槍,三怪使戟,沒頭沒臉的亂上。大聖放鬆了繩,收了鐵棒,急縱身駕雲走了,原來怕那伙小妖圍繞,不好乾事。他卻跳出營外,去那空闊山頭上,落下雲,雙手把繩儘力一扯,老魔心裡才疼。他害疼往上一掙,大聖復往下一扯。眾小妖遠遠看見,齊聲高叫道:“大王,莫惹他!讓他去罷!這猴兒不按時景,清明還未到,他卻那裡放風箏也!”大聖聞言,著力氣蹬了一蹬,那老魔從空中,拍刺刺似紡車兒一般跌落塵埃,就把那山坡下死硬的黃土跌做個二尺淺深之坑。
為青獅下跪求饒並承諾護送唐僧:
慌得那二怪三怪一齊按下雲頭,上前拿住繩兒,跪在坡下哀告道:“大聖啊,只說你是個寬洪海量之仙,誰知是個鼠腹蝸腸之輩。實實的哄你出來,與你見陣,不期你在我家兄心上拴了一根繩子!”行者笑道:“你這伙潑魔,十分無禮!前番哄我出去便就咬我,這番哄我出來,卻又擺陣敵我。似這幾萬妖兵,戰我一個,理上也不通,扯了去!扯了去見我師父!”那怪一齊叩頭道,“大聖慈悲,饒我性命,願送老師父過山!”行者笑道:“你要性命,只消拿刀把繩子割斷罷了。”老魔道:“爺爺呀,割斷外邊的,這裡邊的拴在心上,喉嚨里又菾菾的噁心,怎生是好?”行者道:“既如此,張開口,等我再進去解出繩來。”老魔慌了道:“這一進去,又不肯出來,卻難也!卻難也!”行者道:“我有本事外邊就可以解得裡面繩頭也,解了可實實的送我師父么?”老魔道:“但解就送,決不敢打誑語。”大聖審得是實,即便將身一抖,收了毫毛,那怪的心就不疼了。這是孫大聖掩樣的法兒,使毫毛拴著他的心,收了毫毛,所以就不害疼也。三個妖縱身而起,謝道:“大聖請回,上復唐僧,收拾下行李,我們就抬轎來送。”眾怪偃干戈,盡皆歸洞。
出爾反爾謀划捉唐僧:
三魔笑道:“送!送!送!”老魔道:“賢弟這話,卻又象尚氣的了。你不送,我兩個送去罷。”三魔又笑道:”二位兄長在上,那和尚倘不要我們送,只這等瞞過去,還是他的造化;若要送,不知正中了我的調虎離山之計哩。”老怪道:”何為調虎離山?”三怪道:“如今把滿洞群妖點將起來,萬中選千,千中選百,百中選十六個,又選三十個。”老怪道:“怎麼既要十六,又要三十? ”三怪道:“要三十個會烹煮的,與他些精米、細面、竹筍、茶芽、香蕈、蘑菇、豆腐、麵筋,著他二十里,或三十里,搭下窩鋪,安排茶飯,管待唐僧。”老怪道:“又要十 六個何用?”三怪道:“著八個抬,八個喝路。我弟兄相隨左右,送他一程。此去向西四百餘里,就是我的城池,我那裡自有接應的人馬,若至城邊,如此如此,著他師徒首尾不能相顧。要捉唐僧,全在此十六個鬼成功。”
三魔怪大戰行者三兄弟:
那大聖正當悚懼,只聽得耳後風響,急回頭觀看,原來是三魔雙手舉一柄畫桿方天戟,往大聖頭上打來。大聖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兩個各懷惱怒,氣呼呼,更不打話;咬著牙,各要相爭。又見那老魔頭,傳聲號令,舉鋼刀便砍八戒。八戒慌得丟了馬,輪著鈀向前亂築。那二魔纏長槍望沙僧刺來,沙僧使降妖杖支開架子敵住。三個魔頭與三個和尚,一個敵一個,在那山頭捨死忘生苦戰。
卻說那三個魔頭齊心竭力,與大聖兄弟三人,在城東半山內努力爭持。這一場,正是那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好殺——六般體相六般兵,六樣形骸六樣情。六惡六根緣六欲,六門六道賭輸贏。三十六宮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這一個金箍棒,千般解數;那一個方天戟,百樣崢嶸。八戒釘鈀凶更猛,二怪長槍俊又能。小沙僧寶杖非凡,有心打死;老魔頭鋼刀快利,舉手無情。這三個是護衛真僧無敵將,那三個是亂法欺君潑野精。起初猶可,向後彌凶。六枚都使升空法,雲端裡面各翻騰。一時間吐霧噴雲天地暗,哮哮吼吼只聞聲。他六個斗罷多時,漸漸天晚。
卻又是風霧漫漫,霎時間,就黑暗了。原來八戒耳大,蓋著眼皮,越發昏蒙,手腳慢,又遮架不住。拖著鈀,敗陣就走。被老魔舉刀砍去,幾乎傷命。幸躲過頭腦,被口刀削斷幾根鬃毛,趕上張開口咬著領頭,拿入城中,丟與小怪,捆在金鑾殿。老妖又駕雲,起在半空助力。沙和尚見事不諧,虛幌著寶杖,顧本身回頭便走,被二怪捽開鼻子,響一聲,連手捲住,拿到城裡,也叫小妖捆在殿下,卻又騰空去叫拿行者。行者見兩個兄弟遭擒,他自家獨力難撐,正是好手不敵雙拳,雙拳難敵四手。他喊一聲,把棍子隔開三個妖魔的兵器,縱筋斗駕雲走了。三怪見行者駕筋斗時,即抖抖身,現了本象,扇開兩翅,趕上大聖。你道他怎能趕上?當時如行者鬧天宮,十萬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會駕筋斗雲,一去有十萬八千里路,所以諸神不能趕上。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萬里,兩搧就趕過了,所以被他一把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脫,即使變化法遁法,又往來難行:變大些兒,他就放鬆了撾住;變小些兒,他又揝緊了撾住。復拿了徑回城內,放了手,捽下塵埃,吩咐群妖,也照八戒、沙僧捆在一處。那老魔、二魔俱下來迎接。三個魔頭,同上寶殿。噫!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與他送行。
誆騙孫悟空:
老魔笑道:“賢弟之言雖當,但孫行者又要來偷哩。”三魔道:“我這皇宮裡面有一座錦香亭子,亭子內有一個鐵櫃。依著我,把唐僧藏在櫃里,關了亭子,卻傳出謠言,說唐僧已被我們夾生吃了。令小妖滿城講說,那行者必然來探聽消息,若聽見這話,他必死心塌地而去。待三五日不來攪擾,卻拿出來,慢慢受用,如何?”老怪二怪俱大喜道:“是,是,是!兄弟說得有理!”可憐把個唐僧連夜拿將進去,藏在櫃中,閉了亭子。傳出謠言,滿城裡都亂講不題。
正走處,只見八戒綁在殿前柱上哼哩。行者近前叫聲:“悟能。”那獃子認得聲音,道:“師兄,你來了?救我一救!”行者道:“我救你,你可知師父在那裡?”八戒道:“師父沒了,昨夜被妖精夾生兒吃了。”行者聞言,忽失聲淚似泉涌。八戒道:“哥哥莫哭,我也是聽得小妖亂講,未曾眼見。你休誤了,再去尋問尋問。”這行者卻才收淚,又往裡面找尋。忽見沙僧綁在後檐柱上,即近前摸著他胸脯子叫道:“悟凈。”沙僧也識得聲音,道:“師兄,你變化進來了?救我,救我!”行者道:“救你容易,你可知師父在那裡?”沙僧滴淚道:“哥啊!師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夾生兒吃了!”大聖聽得兩個言語相同,心如刀攪,淚似水流,急縱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東山上,按落雲頭,放聲大哭
行者誘敵:
如來道:“你先下去,到那城中與妖精交戰,許敗不許勝。敗上來,我自收他。”大聖即按雲頭,徑至城上,腳踏著垛兒罵道:“潑孽畜!快出來與老孫交戰!”慌得那城樓上小妖急跳下城中報道:“大王,孫行者在城上叫戰哩。”老妖道:“這猴兒兩三日不來,今朝卻又叫戰,莫不是請了些救兵來耶?”三怪道:“怕他怎的!我們都去看來。”三個魔頭各持兵器趕上城來,見了行者更不打話,舉兵器一齊亂刺,行者輪鐵棒掣手相迎。斗經七八回合,行者佯輸而走。那妖王喊聲大振,叫道:“那裡走!”大聖筋斗一縱,跳上半空,三個精即駕雲來趕。行者將身一閃,藏在佛爺爺金光影里,全然不見。
如來收大鵬:
迦樓羅[印度神話中巨鳥]
迦樓羅[印度神話中巨鳥]
二菩薩既收了青獅、白象,只有那第三個妖魔不伏,騰開翅,丟了方天戟,扶搖直上,輪利爪要刁捉猴王。原來大聖藏在光中,他怎敢近?如來情知此意,即閃金光,把那鵲巢貫頂之頭,迎風一幌,變做鮮紅的一塊血肉。妖精輪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爺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飛不去,只在佛頂上,不能遠遁,現了本相,乃是一個大鵬金翅雕,即開口對佛應聲叫道:“如來,你怎麼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來道:“你在此處多生孽障,跟我去,有進益之功。”妖精道:“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那大鵬欲脫難脫,要走怎走?是以沒奈何,只得皈依。行者方才轉出,向如來叩頭道:“佛爺,你今收了妖精,除了大害,只是沒了我師父也。”大鵬咬著牙恨道:“潑猴頭!尋這等狠人困我!你那老和尚幾曾吃他?如今在那錦香亭鐵櫃里不是?”行者聞言,忙叩頭謝了佛祖。佛祖不敢松放了大鵬,也只教他在光焰上做個護法,引眾回雲,徑歸寶剎。

佛經中的記載


於佛教諸經典均載有此鳥之名,《長阿含經》卷十九即謂,金翅鳥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卵生之金翅鳥可食卵生之龍,胎生之金翅鳥可食胎生、卵生之龍;濕生之金翅鳥可食濕生、卵生、胎生之龍,化生之金翅鳥可食化生及其餘諸種之龍。
《觀佛三昧海經》卷一載,此鳥以業報之故,得以諸龍為食,於閻浮提一日之間可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
《經律異相》卷四十八謂,此鳥所扇之風,若入人眼,其人則失明。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七載,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長四千由旬。
於大乘諸經典中,此鳥列屬八大部眾之一,與天、龍、阿修羅等共列位於佛說法之會座。
於密教中,迦樓羅乃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謂即文殊師利之化身,列位於胎藏界外金剛部之南方。
迦樓羅之形像有多種,印度山琦遺跡中之迦樓羅僅為單純之鳥形,然傳於後世之形像則大多為頭翼爪嘴如鷲,身體及四肢如人類,面白翼赤,身體金色。

傳說


印度教
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迦樓羅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屬次級神,據說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傳說迦樓羅乃太陽神蘇利耶的御者阿盧那之弟。迦樓羅之母受其夫的另一個妻室和其子眾那迦的奴役。眾那迦要求迦樓羅為他們取來長生不老的甘露作為釋放其母的條件。在東南亞,迦樓羅是忠心的象徵。
佛教
按照《妙法蓮華經》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像,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娜迦和五百條龍,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后,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天下有無數迦樓羅,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同時,迦樓羅也是觀世音化身之一。
據《舍利弗問經》所說:“迦婁羅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於物。故受今身。”
藏傳佛教
在密宗的體系中,迦樓羅(藏語: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人面鳥身,寓意法王攝引一切,無不歸附者。
相傳昔日烏金蓮花生大士來到藏地后降伏了大部分妖魔鬼怪,桑耶不變自成宮殿剛剛竣工時,蓮師想觀察是否還有未調伏的鬼神,結果發現除了娜迦以外的所有鬼神都已調伏了,娜迦的身體已被調伏正在幫助建造經堂,語言也已被調伏而依教奉行,然而娜迦的心卻未被調伏,仍在伺機製造各種違緣。
蓮師在桑耶青普地方小住七日,以等持力擊中它們的要害,以致娜迦無法堪忍,化為十三個騎白馬的白人去國王赤松德贊前呈稟:“大王,請您向蓮師求求情,放鬆我們一點吧,需要的木料我們可以供奉。”當時正趕上建造數多經堂木料不足,於是國王赤松德贊立即親自趕往蓮師前,結果沒有見到蓮師,卻看見一隻紅色的迦樓羅擒著兩條娜迦王,嘴叼著,爪抓著,那兩條娜迦發出刺耳的叫聲。
國王頂禮后說:“請上師慈悲放鬆,有一個悉地。”蓮師立即鬆開娜迦,漸漸現出自己的本面,問:“是什麼悉地呢?”“是木料的悉地。”“如果調伏了娜迦的心,那麼會獲得比木料更大的悉地,遺憾的是,卻沒有成功,如此會導致未來流行各種各樣的疫病。”為了恢復緣起、利益後代眾生,應法王赤松德贊祈請,蓮師造了許多迦樓羅修法,隨後伏藏在金剛磐岩、吉祥湖或堅固的寶篋中,並授記:“到時間、緣起具足由化身的伏藏大師開取而利益眾生。”

影響


迦樓羅崇拜隨著印度教和佛教的傳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人們把迦樓羅當作力量的象徵加以崇拜(如泰國、印尼)。

佛教八部眾


提婆
佛教中,天神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被稱作提婆。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癥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帝釋天(眾神的領袖,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娜迦
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在《佛經》里,娜迦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古印度人很尊敬龍,認為水中生物以娜迦的力氣為最大,下雨是娜迦從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的。
夜叉
夜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
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乾闥婆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蕩,極為優美。
在印度神話中,乾闥婆是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身上發出香氣的神,熟諳並揭示上天的奧秘和聖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爭,男極醜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醜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鬥不休。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族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搶奪,最後阿修羅族戰敗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
迦樓羅
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佛經中稱為金翅鳥,妙翅鳥,頂潁鳥,食吐悲苦聲等,而受此影響的中國神話中也誕生了一種金翅大鵬鳥。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平時靠捕食龍為食。據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飢腸轆轆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後,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緊那羅
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據《華嚴經·探玄記·卷二》載,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於舞蹈,是帝釋天的執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
摩呼羅迦
大蟒神,人身龍頭.善於演奏樂器,同時也力大無比,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舍利弗問經》云:“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