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

漢語詞語

德政,漢語辭彙。

拼音:dé zhèng

釋義:1、漢語辭彙指有益於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績。

2、河北魏縣德政鎮。

拼音


dé zhèng

基本解釋


1.[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於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績。
既無德政,又無威刑。——《左傳·隱公十一年》
2.舊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績。

引證解釋


1.《左傳·隱公十一年》:“既無德政,又無威刑。”
2.晉葛洪《抱朴子·審舉》:“夫急轡繁策,伯樂所不為;密防峻法,德政之所恥。”
3.《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只見杜伯左儒齊聲罵曰:‘無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無辜,今日大數已盡,吾等專來報冤。還我命來!’”
4.《西湖佳話·白堤政跡》:“樂天因行了這幾件德政,見民間漸漸有富庶之風。”
5.魯迅《偽自由書·頌蕭》:“我們其實是老練的,我們很知道香港總督的德政,上海工部局的章程,要人的誰和誰是親友,誰和誰是仇讎,誰的太太的生日是那一天,愛吃的是什麼。”
6.唐白居易《青石》詩:“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乾名已滅;不願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