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燈

迎燈

迎燈是民間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男女最為樂於接受的文化活動形式。迎神賽會,吾鄉謂之迎燈,大概取其火樹銀花,燈飾輝煌的特色而命名吧。

發展


兩千多年前,周禮中有祭禮、射禮結合在一起的活動,祭禮所以別尊貴,射禮所以辨實力,兩者結合在一起,求得國家的安定與諸侯之間的信服。這應該是我國迎燈的濫觴。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的興起,祭禮不再限於天子宗廟裡的先王,所祭的神祇可以是敬佛(拜觀音)、可以通道(奉老君)、可以宗儒(迎文帝)。射禮從騎射比武中發展為各種文化藝術的活動。如舞獅是亦文亦武的民間藝術活動,伴有生、旦、凈、丑的管弦樂隊是民間的梨園輕騎隊,在每接燈景中每年都有推陳出新的詩書畫藝和雕塑等製作。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人們意識到歷史的需要,增添了以陶瓷工藝為主體 的展覽內容,可見迎燈會的花樣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不斷地翻新。

分佈


光德地區,各個自然村都有迎燈的盛會,新春佳節之際,有的在正月初九、有的在正月十一、十二,有的在元宵十五、有的在正月二十“天穿”日陸續開展迎燈活動。這裡,我想舉正月二十“天穿”日富嶺、上中兩村聯合迎燈活動為例,因它的規模最具代表性。在兩個村一共成立了二十個接燈站,每個燈站之間的活動時間約一個小時,剛好是一個白天或一個長夜。我們每參觀一個燈點,都有著各具的特色的深刻印象。他們把自己家中收藏的歷代名家字畫陳列在一起,給人一飽眼福,而且只有在這節日燈景中才能看到平日鮮為人知的民間絕世,如上漳郭友芝所畫的火燒書,堪稱民間一絕,那斑斑駁駁被火燒過的紙張書頁,那宋版的反面文字幾可亂真,那時沒的照相機,沒有放大鏡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呢?富嶺、上村名藝人黃寶騰,以手工捏塑的一座座立體畫屏,如“貂蟬弄呂布”、“水淹金山”等民間熟悉的傳說,在這裡得到了形象的再現;特別是那些微而見著的微雕花盤,用菜蔬瓜果組成的圖案,手藝的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至於那些少不了的和尚念經祈福的場面,人們並不那未經意,足見迎燈的主體活動是人們文化智慧的檢閱。迎燈的隊伍約莫一公里長,前頭是各村和外鄉來的醒獅隊,依次是管弦樂隊(配有化裝了的生、旦、凈、丑等演唱角色)。其次才是各村族的鑼鼓隊,看燈的各鄉客人,他(她)們人頭鑽踴,熙熙攘攘,衣著光鮮亮麗、穿插在游燈的隊伍中,如同花的彩帶,虹的行列,平時在農村哪有這樣的場面呢?醒獅隊每到一站除了參拜以外,還作獅藝、武術表演;管弦樂隊也有每站獻藝,他們八音並奏,笙簫和鳴,更有聲情並茂的生旦伴唱,可以說,這一天(晚)是他(她)們在一年中得到了僅一次智慧盡致的發揮。所以說,只能從主流上看問題的人,都認為迎燈是民間最好的文化活動。所以在民國時期,官府曾提出過禁止迎神,本鄉黃騭騰先生就在上村燈站里寫下了一首代表廣大村民心聲的詩;

詩歌


喜得山高皇帝遠,管他政府禁迎神;
喧天鼓樂春潮湧,官自官兮民自民。
正值抗戰困難時期,黃展雲先生在燈接里也寫下了一幅門聯
燈景本尋常,唯借春光供點綴;
國家方多難,還祈佛母佑昇平。
總之,迎燈是光德人的傳統文化活動,也是各村鎮間的一次聯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