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頹
衰頹
衰頹,拼音shuāi tuí,是指衰退,頹敗。
[釋義] (形)(身體、精神等)衰弱頹廢。
[構成] 並列式:衰+頹
[例句] 精神~。(作謂語)
①衰退,頹敗:國運衰頹,外侮內亂。
②(健康、精神等)衰弱頹廢:老邁未至而精力衰頹。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使大夫王孫駱往齊,為太子波求婚。時景公年已老耄,志氣衰頹,不能自振。”
③枯敗:衰頹的古樹竟爆出幾條新枝。
1.衰落頹敗。
《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漢 室衰頹,人懷異心,唯 劉公 不失忠節。”
李石曾 《無政府說》:“羨各國之強盛,而惡 滿 政府之衰頹,欲希冀代 滿 政府握政權而爭雄於世界,此為利害之見。”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舊文學衰頹時,因為攝取民間文學或外國文學而起一個新的轉變,這例子是常見於文學史上的。”
2.指身體、精神等衰弱頹廢。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今齒近不惑,素志衰頹。”
明 唐寅 《題戈文雪景》詩:“白髮衰頹聊遣歲,山妻稚子笑顏開。”
清 顧炎武 《與王虹友書》:“惟是筋力衰隤,山川緬邈,獲麟西野,粗成撥亂之書。”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突然,晴天一聲霹靂,驚醒了麻木的鄉村,也驚醒了 林道靜 麻木、衰頹的心。”
3.枯敗。
宋慶齡 《為新中國而奮鬥》:“帝國主義的日漸衰頹的花朵正在歷史的藤枝上枯萎了。”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一章一:“祠里衰頹的 周 代古柏,和大殿前構築得非常奇巧的大十字橋,都不能引起團長 高陵 的興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