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耶爾
艾耶爾
艾耶爾 英國哲學家,邏輯經驗主義者。1910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艾耶爾是最早在英國傳播邏輯實證主義的人之一,他的《語言、真理與邏輯》一書,曾經被視為通俗闡述邏輯實證主義觀點的教材,在當時的英國哲學界引起很大震動。
目錄
就學於伊頓公學及牛津大學。1933年起在牛津大學任哲學講師,1944年任沃德姆學院研究員、院長,1946年後任倫敦大學邏輯與精神哲學的格羅特講座教授,1959年重返牛津任邏輯的威克姆講座教授,1978年退休。先後當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名譽院士、丹麥科學文學院外籍院士,1970年受封為爵士。艾耶爾早期完全接受維也納學派的意義理論,認為哲學僅僅是一種分析活動,其正當任務主要是從事語義分析、定義分析、認識論分析、辯護分析、構成分析和語言的日常用法分析。
艾耶爾(Alfred Jules Ayer,1910-1989)英國哲學家,邏輯實證主義主要代表之一。1932年牛津大學畢業後到維也納大學進修,結識維也納學派成員,並在思想上深受他們的影響。回國后在牛津大學、倫敦大學任教。曾任國際哲學聯合會副主席。把一切真正的命題分為兩類:邏輯數學命題和關於事實的命題,前者是必然而確定的,僅因為它們是分析命題;後者是或然而不確定的,因為它們是依賴於經驗的。我們用以檢驗事實命題的意義標準只能是可證實性標準,為了避免這一標準太嚴格的困難,可採用一種變更了的可證實原則,即一個真正的事實命題的特徵不是它應當等值於一個或一些經驗命題,而只是一些經驗命題可能從這個事實命題與任何其他前提的合取中被演繹出來,但不會單獨從那些其他前提中演繹出來。后又認為,這些其他前提不能包括既不是分析的、又不是直接可證實的、又不是能作為間接可證實的而被獨立證實的命題。以此標準把所有傳統哲學(形而上學)的命題都斥之為毫無意義的假命題。40年代后著重於認識論、特別是經驗知識基礎一—歸納法和或然性問題的研究,以及關於人類價值和倫理學的研究,以克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觀點的局限性,特別是在擔任英國人文學會主席時,愈來愈對實踐哲學發生興趣。在美學方面,深受英國瑞恰茲影響,認為美學和倫理學等價值判斷只是一種情感表現,對它們的原因和結果只能從心理學和社會學上加以研究。這些價值判斷無所謂真假,也沒有客觀有效性。美學的詞語像“美的”、“丑的”,並非對事實的陳述,而只是表現某種感情和引起某種反應而已。美學批評的目的並非給予知識而是交流感情。艾耶爾的觀點對分析美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直接影響了莫里斯·韋茲等人。主要著作有《語言、真理和邏輯》(1936)、《經驗知識的基礎》(1940)、《知識問題》(1956)、《人的概念和其他論文》(1963)、《或然性和證據》(1972)、《哲學的中心問題》(1973)、《自由和道德》(19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