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5條詞條名為王冬梅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 河南省舞鋼市政協黨組書記
- 政治人物
- 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
- 吉林省長春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委員會副主任
- 江蘇省宿遷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副縣長
- 舞蹈家
- 原浙江省人事廳副廳長
- 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 盤錦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 北京實驗中學教師
- 廣西凌雲縣人民政府調研員
- 山西新聞網副總經理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 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
- 女子拳擊運動員
- 安徽桃花源工貿集團總經理
- 瀋陽市沈北新區紀委副書記、沈北新區監委副主任
- 廣州市中山大學副教授
- 哈工大(威海)經管學院副教授
-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組織人事處副處長
-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
-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寶雞文理學院副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 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副教授
- 富順縣廣播電視台副台長
-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主任護師,牡丹江市護理學會會長
- 大竹縣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 電影出品人
- 甘肅省酒泉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主任
王冬梅
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王冬梅,1966年12月出生,吉林長春人,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山東大學在站博士后。1989年7月畢業於濟南大學應用化學系,獲理學學士。
1998年和2001年先後在吉林大學教育部超分子結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的攻讀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的碩士與博士,獲得理學碩士、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6月博士畢業到我校任教,先後為不同專業的本科生講授了普通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加工工藝學等課程。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是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校級精品課程普通化學的主講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的受到學生的歡迎。目前主持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應對就業、升學的形勢,全面培養實用創新型化工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層次和模式定位的探索”,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較多的工作。同時還注意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作為主編編寫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學實驗》,也參加了《分析化學》的編寫,該實驗教學獲得2008年山東科技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研究方向及成果
在科研方面主要從事含稀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及性能的研究。目前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被SCI收錄有五篇,EI收錄8篇,曾獲得了香港求是基金會的2002~2003年度求是研究生獎學金(博士)。1993年在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期間參與吉林省科委的重大科研項目《叔十二碳硫醇的研究開發及應用》,該項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吉林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目前作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方向的學術骨幹,獲得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基金、山東大學博士后基金和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的資助,開展基礎及應用方面的科研工作。
目前主要從事的研究工作包括:(1)對含高分子配體的稀土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納米微粒、納米線的製備進行研究(2)將高分子配體的稀土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納米微粒、納米線與高分子材料進行複合組裝,(3)稀土配合物納米微粒與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複合及組裝研究(4)稀土配合物與高分子納米纖維複合的結構與性質的研究(5)稀土配合物與高分子材料原位複合的聚合機理研究等;
Dongmei Wang, etal. J. Mater. Chem.? 2003,13,2279~2284
王冬梅,林權,楊柏,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3年,24卷,5期,940~942
王冬梅,林權,楊柏等,發光學報,2003年,24卷,4期,325~333
4.王冬梅,林權,楊柏等,中國稀土學報,2002, 20(6): 663~666
5.王冬梅,林權,符連社等;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1,22(4),695~697
6.王冬梅,林權,李煥榮等;發光學報,2000,21 (3),261~264
7.王冬梅,林權,謝振國等,高分子學報,2004, 3期,313~316
8.? F.X. Wang, S.H. Pei, D. M. Wang, , 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 2004, 19(5): 338~342.
9.? Y.Y. Li, T. Yan, D. M. Wang,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Sci& Tech), 2005, 19(2):113~119.
19(3):223~229.
11. Y.Y. Li, T. Yan, D. M. Wang, B. Du, Q. Wei,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Sci& Tech), 2005, 19(4):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