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洞鄉的結果 展開

石洞鄉

四川綿陽市涪城區轄鄉

石徠洞鄉,地名,中國境內有四川綿陽市涪城區轄鄉,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轄區等地

簡介


綿陽市涪城區轄鄉。1941年置石洞鄉,1958年改公社, 1983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金峰鄉,1995年復置鄉。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區府16.5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萬。

下轄村


轄觀音碑、天池山、文昌宮、愛民、泡桐樹、戴家林、三清觀7個村委會。

農業主產


鄉鎮企業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紅薯,特產柑橘、臍橙、蠶繭。養殖業以生豬、淡水魚為主。

特色農產品


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紅薯,柑橘,臍橙,蠶繭,生豬,淡水魚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徠)
總人口9399
4956
4443
家庭戶戶數3405
家庭戶總人口(總)9325
家庭戶男4889
家庭戶女4436
0-14歲(總)1707
0-14歲男865
0-14歲女842
15-64歲(總)6890
15-64歲男3683
15-64歲女3207
65歲及以上(總)802
65歲及以上男408
65歲及以上女39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9002

生活提高


石洞鄉便民服務中心
石洞鄉便民服務中心
涪城區石洞鄉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 設、災后恢復重建相結合,重點整治公路沿線“五亂”,同時把泡桐樹村作為整治示範點,實行以線帶面、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鄉環境綜合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為加快重建步伐,加快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石洞鄉在全鄉範圍內以涪環線、金石路、石吳路沿線為重點開展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按照規範化、標準化的要求,加強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停車場、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多管齊下開展綜合治理,重點整治“五亂”,做到垃圾不亂扔,廣告不亂貼,攤位不亂擺,車輛不亂停,工地不亂象。同時,以泡桐樹村為環境整治示範點,在該村四社農房集中安置點和涪環線人口集中地,新建垃圾集中收集點8個,沿線房屋的外牆統一刷白875.5平方米,公共綠化帶2625平方米,硬化入戶路450平方米,回填平整土方3255立方米,漿砌邊溝200餘米,沿途安裝涵管涵洞50餘米,總投資8萬餘元。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周邊村的環境整治,收效明顯,極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居住生活質量,營造了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綿陽日報/實習生 梁耀予)

社會事業


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該鎮擠出資金用於示範點的道路建設、水電安裝、污水凈化和環境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據鎮幹部任潮國介紹,僅觀音碑村集中安置點,政府就投資了13萬元,用於平整場地、安裝室外水電線路、修建300米小區主幹道、貼道路地磚、建排水系統和100立方米的凈化池,同時承擔了安置點基礎超挖工程費21.4萬元。“這次政府不僅承擔了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還減免了建房戶4000元的污水處理費用。”觀音碑村集中安置點重建戶夏斌高興地說。地震后,夏斌在安置點建起了一棟200平方米的樓房,花去了10多萬元,除去政府的補貼和自己的積蓄外,他還貸了4萬多元的款,經濟捉襟見肘。政府減免了污水處理費,無異於雪中送炭。據了解,石洞鄉有21戶重建戶在場鎮建房,光污水處理費一項鎮上就減免了8萬多元。